Just.me 离社交网络的下一浪还有多远?

By

[核心提示] 谁才是社交网络的下一浪,这不是一个能讨论出来的话题

社交网络应用 Just.me 上周全球统一发布。从 1.0 的版本看来,其与现有的社交网络的差异性还不够明显,不过 just.me 想作为下一个社交网络入口的雄心已经公之于众。在这个社交网络群雄逐鹿的时代,just.me 的机会还有多少? 

在刚结束的关于社交下一浪潮论坛上,李开复认为,想从一些已有大公司主宰的领域里突围是不太可能了,好比社交领域中的 facebook,搜索领域中的谷歌,对于一些细分领域来说,还是有生存的空间,但是这些创业公司必须要预期到自己的用户群体的上线可能只有几百万,即便是对于自家孵化的啪啪唱吧开复也提出了相同的警示。

四不像还是集大成

在 just.me 发布新闻稿件的 FAQ 中,占据主要篇幅的是:just.me 和其他社交应用的区别。从从 SMS、facebook 再到微信,把主流的社交应用挨个比较了一遍,不经意间流露出 just.me 与各个社交应用都沾边的感觉。对于 facebook 来说,just.me  更加注重信息的选择,个人的隐私,对于 path 来说,just.me 则提供了更大的发布范围,而对于微信这类应用,除了给已经安装了客户端的用户发送信息外,还可以将信息发送给通讯录里的好友(经笔者的测试,甚至是可以发到你的手机上,不过还不能直接短信回复)。

纵观 just.me 在社交内容的创新上没有突破现有各种社交网络构建的框架,甚至在其着重宣传的“用户对信息的绝对掌控”,也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facebook 在内容发布前同样可以选择可见范围,在这一点上,国内的社交网络似乎提供了更多的选项,我们还能悄悄关注 TA,或者假装关注 TA。而 just.me 现在标榜的这种只出不进的短信服务,并不是其长久的社交方式,倒可以看做是推广用户的一种营销手段。或许我们可以认为 just.me 是一个在移动端更强调用户信息发布公开性版本的 facebook。虽然 facebook home 遭到大众的吐槽,但是我以为这的确是一个比出手机要更棒的注意,想象一下,如果在一个应用里,我们直接能收看到网络上朋友发来的信息和手机上的短信,直接在内部发送邮件,facebook 所要做的只是打通短息和邮箱的关联罢了,用户不会在乎,线下的短信是否免费。

中国问题

Just.me 对自己的全球化定位充满了信心,同时在 155 个国家上线并支持 32 种语言。相比之下,当年 facebook 的发布则要低调很多,主要是通过校园内朋友间邮件的传递才开始流传。发布后的连续几天,just.me 的团队开始分别和各个主要国家的的媒体记者进行在线的 demo 演示以及回答记者的提问。

当笔者提及关于中国审查制度的问题时,CEO Keith Teare 则显得更为老道: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无论是否赞成现有的制度,just.me 依然尊重各国的法律,并且不认为挑战各国的法律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看来,未来 just.me 对国内的审查制度多半会报以配合的态度,虽然 Keith Teare 自称对中国颇有了解,但笔者还是认为,在需要花费多少人力来进行自我审查这个问题上,他们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对于推崇谷歌“不作恶(Don·t be evil)”理念的极客来说,似乎这太没范儿了,不过对于我国广大用户来说这倒是个好消息,毕竟你终于可以有机会正真的在同一网络下和外国的朋友交流了,而且我们早已被习惯了“该微博已经被删除”,但是似乎这依然没有阻挡我们吃放、睡觉、刷微博的热情。

伺机而动

在会议上,坐在李开复旁边的陈士骏则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 YouTube 之前还有其他的视频应用,YouTube 并不没有开创在线视屏这种类型的服务。在 facebook 之前还有 Myspace 而在 Myspace 之前还有 friendster , friendster 就因为其服务器的不稳定,后来被 Myspace 赶超,接着 facebook 又超越了 Myspace 。

在陈士骏看来,没有绝对的霸主地位,当你做的足够好,其他对手正在犯错误的时候,就有可能被赶超,谁还记得住 YouTube 之前那些先烈呢?

社交网络的下一浪是什么?我想谁也没有想清楚,就好像没人想到一个拍照配音的应用会迅速窜红,如今 Myspace 又开始起死回生。谷歌眼镜的诞生,又将社交从手机移动到了眼镜上,just.me 从移动端出发,可谓是抓到了这个时代的转机,但至于能否生存下去,或者再次地更新,则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极客公园官方态度,请周知。

相关话题: Facebook 社交网络
分享(0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