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fm,音乐的历程

By

[核心提示] “我们想听什么音乐,其实我们自己最清楚。”Jing.fm如是说。Jing.fm 是如何从诞生的,其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用户想要什么?

有时候,我们想要什么,其实我们自己最清楚。

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相信对各种互联网电台服务不会陌生。无论是国外的 Pandora、Spotify,还是国内的豆瓣电台、虾米音乐,它们或是单纯的用户点播、或是智能算法推荐、又或是通过好友进行推荐,但其存在的问题是:要不认为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听什么,要不认为用户可以记住自己喜爱的所有音乐。

但事实上,我们是如何选择音乐的呢?当我想去旅行时,我可能会想听一些欢快的音乐;当我想要休息时,我可能会想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而有时,可能我会想听某种特定乐器、特定曲风的音乐。从音乐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人比用户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产品公布之前,Jing.fm 团队曾经到公园、学校等不同场所,对老人、学生、白领等群体进行调查:“你们想听什么样的音乐?”有人说:“平时喜欢听民歌,有二胡的那种。”有人说:“我喜欢听京剧,大鼓。”还有人说想听 Tango 舞曲、安静的纯音乐、田园音乐、催眠的温柔的钢琴曲等。普通人也许并不知道所谓的音乐标签是什么,但是就像挑选美食一样,所有人都会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喜欢听的音乐。

Jing.fm 正是这样一款通过描述来筛选音乐的服务,用户用自然的语言描述自己想听的音乐,Jing.fm 会把它转换成固定格式,筛选出对应的音乐。

一位投资人这样评价 Jing.fm:平时办公写文案会同时开着音乐,之前在线听歌时,常常遇到一首歌不错、下一首却很不适合工作的状态,而 Jing.fm 在这个层面上完美的解决了其需求。

Jing.fm 的创新

用户描述自己想要什么类型的音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如何将用户的描述转换为精确对应的音乐类型、如何将每首音乐划分到对应的分类中去则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虽然用机器分析可以对音乐进行简单的划分,但要实现更为精准的分类,人工的识别依然是不可或缺的。Pandora 的 Music Genome Project 被业界广泛好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音乐分类曲库是由 400 多名专业音乐人士花费大量的时间积累出来的。Jing.fm 也有类似的历程,从项目开始启动到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团队对大量的音乐进行了人工的基础分类,再由算法进行细节的分析,这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到现在,Jing.fm 已经拥有 13 个大分类、1400 多个小分类,而其主推的情绪其实只占到总分类的四分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如“钢琴”、“小提琴”这样的乐器分类,“华语”、“日语”这样的语言分类,“摇滚”、“乡村”这样的乐种分类等更多的分类方式,用户拥有非常自由的音乐组合选择。同时,Jing.fm 采用的半智能化推荐也避免了目前主流的像豆瓣、Pandora 这样单一维度的智能推荐引擎到最后变成了用户单一口味的强化器,可谓是一种选择权的回归。

对于语义识别这一块同样困难的方向,Jing.fm 同样也选择了自主开发的方式。当问到是否会考虑采用第三方的语义分析引擎时,创始人凯文提到,因为其产品需要的是精确的音乐分类的识别,以便与音乐标签属性相对应,而普通的语义分析结果往往比较模糊,因此不能满足其需求。他同时也提到,随着之后 iOS 版客户端的上线,语义分析的准确度将会有比较大的改进,而 iOS 客户端还将融合语音搜索的功能,同时跨平台的无缝连续播放也无疑会让 Jing.fm 的体验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由于产品刚刚成型不久,Jing.fm 目前的曲库数量还有所受限,但对于产品来说,目前阶段最重要的不是音乐库有多大、音乐质量能到什么程度,最核心的是其能否真正理解用户在不同场景想要什么样的音乐。音乐的多少对音乐产品固然重要,但那是需要慢慢谈判的东西,和产品本身并无太大关系。

围绕其核心的功能,Jing.fm 在功能细节和社交元素上也做了精致的设计。除了具备像相似歌曲系统、个人电台系统等电台服务的常见功能外,还加入了任务系统(解锁新功能)、勋章系统、应用扩展等高级功能,让喜欢 Jing.fm 的用户能够开启更多的功能,增强产品的粘性。

针对用户反映一些功能不会用的问题,Jing.fm 正在通过更好的新手引导等措施来弥补。在 UI 设置、功能引导上,创始人施凯文也表示 Jing.fm 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会进一步优化。

参与性的产品 VS 伴随性的产品

当被问到 Jing.fm 是想成为一款强调参与性的产品、还是一款伴随性的产品时,凯文说道,自己并不太在乎用户把窗口缩小起来,音乐产品做背景是必须的,Turntable.fm虾米 Loop 之所以不愠不火的问题也在于此。Jing.fm 想做的是一个解决用户想听什么的服务,只要用这个产品就OK。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回到界面只是为了更换搜索内容,或者与朋友在线玩一下,不会成为长期的状态。

这一定位是否与其内置的社交功能相矛盾呢?凯文强调,Jing.fm 只做近关系社交,其重点在于跟听功能,这一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功能可以让你与好友在同一时刻听同样的音乐,并进行实时的沟通,似乎将我们带回了互联网前与朋友聚在一起听唱片的年代。相比 Turntable.fm 来说,这一实时社交功能非常轻量,不需要用户进行太多的操作,也许可以克服同 @ifire 交流时提到的“实时音乐社交服务的不可持续性”问题。

当然,对于重度爱好者来说,Jing.fm 也为停留在界面内的用户提供了特别的内容,界面下方不时弹出的 Genius Tips 对于音乐相关的介绍和推荐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

做你所热爱的事业(Folllow Your Heart )

想让用户真正爱上你的产品,你必须足够热爱自己的事业

第一次试用 Jing.fm 时,其怀旧的唱机界面、丰富的音乐分类、独特的跟听社交、对音质的强调和重视都给我一个感觉:这一定是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人所做出来的产品,与创始人施凯文的见面证实了我的猜测。

无论是在热闹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演讲台上,还是在安静的咖啡厅里,凯文身上的音乐气质都难以掩盖,他本人也的确是一位专业的音乐人,但意外的是,从小着迷于音乐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平时喜欢写小说诗歌的他,同时也是一位互联网和创业的重度爱好者。正是处于对音乐产品的热爱,通过自学,掌握了 HTML、Javascript、PHP、MySQL 等语言的凯文在 08 年的 Koocu 音乐网,10 年的 Saylikes 音乐网,再到现在的 Jing.fm 产品中,从产品策划、界面设计、代码开发,各个环节都有很深度的参与。

凯文认为,如果想创业,产品必须要是源于自己内心想要的。“你要先服务自己。自己必须要有这个需求,如果自己没有这个需求,那真的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有需求后,从一个点可以辐射出很多角度,创业的动机就出现了,你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将其升华,这是他眼中创业的路径。

讲到自己最初的创业故事,他提到在做 Koocu 的时候,发现在与外包打交道时,每修改一次需求就要加钱,最后无奈与外包解约,亏了4000块钱。之后他想,既然每天都有新增的需求,那么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程序员,但招聘后发现他们总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最后在家自学,逐渐开始自己写前端、自己写后端 PHP、服务器代码等,甚至还有自己攒服务器,自己去机房恢复数据的经历。

在做产品时,凯文的习惯是不喜欢先有 UE 设计图,而是喜欢从代码开始做设计,想到什么就直接写出来。“这样效率更高,等设计稿、原型再开始会比较耽误时间。”他提到,做产品有时候 UE 稿出来很好,变成 UI 稿减分一次,变成静态页面再减分一次,变成动态页面再减分一次,往往 100 分到最后只有 60 分。虽然不是所有的产品人都能这样熟悉技术,但他觉得做产品的人至少应该对自己产品涉及到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音乐产品的痛点

由于版权的问题,音乐影视相关产品在全球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约束,在中国更是如此。在版权方面的高花费往往吓退了大量的创业者,也限制了这一领域的互联网创新。

版权方面,Jing.fm 购买了一些电台版权,价格相对便宜,但即使仅仅支撑网络分发流量,其开支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也是不可承受的。在极客公园“音乐的社交变革”活动中,嘉宾曾经提到,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谈下音乐版权,将其作为一个平台开放出来给第三方开发者使用的话,这对于音乐互联网应用领域会是一个极大的催化剂。Jing.fm 的几位创始人也同样这样认为,但这一设想在可见的未来都还只能是一个幻想。

音乐产品的盈利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即使像 Pandora、Spotify 这样极为成功的音乐服务,其盈利依然不能让人满意,而国内的众多音乐服务则更是完全烧钱的产品。Jing.fm 的希望是,未来根据用户听歌的类型描述,做个性化的精准广告投放,例如想睡觉就投放床垫广告,想旅行就投旅行类广告。但这一模式需要建立在有比较多的用户和广告投放的前提上,在量没有做到的时候,是不能实现的,因此 Jing.fm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集中做积累用户的工作。

创业的困境与误区

创业的困境

虽然现在创业的团队很多,但在中国,创业依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在缺乏创新意识的创业环境下,中国出现了像新浪密友、桃花源等等这样,各种奇葩的产品。而真正有新想法的产品,却可能面临 Talkbox这样被逼出大陆市场的结果 。如何营造对创业者更友好的创新环境?Jing.fm 团队对这个问题同样有些苦恼。

在美国,一款产品做的好,运营只需要作为辅助就可以将产品推广的很好;但在中国则不行,不是每个产品都是豆瓣产品运营对大部分的中国产品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像 91 手机助手与刷机商的预装、新浪微博的名人推广、还是某些产品的砸钱推广这样野蛮生长的运营模式,往往跟产品无关,创业者往往是无法负担的,TalkboxJackieC 在极客公园活动上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而好的产品被抄袭,以至倒闭的事件也常常发生。

当被问到如何面对其他公司的竞争时,施凯文表示,在自己前一个项目 Saylikes 关闭后,他对于自己未来的产品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未来做什么?他决定不再在饱和市场里做同质化服务,因为做同质化的本质就是拼钱、拚时间、拚关系;他也决定不做小产品,做的东西必须要具有规模性。(如果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规模性的判断则来自于这一市场是否有潜在需求,他觉得 Jing.fm 具有这个特征。)

提到被一些大公司抄袭的风险,他带一些无奈的说,就像微信横扫手机通讯市场一样,如果它们认定去做的话,创业者是没辙的。但他对自己的产品还是抱有一定的信心,由于对产品人员音乐素养的高要求,Jing.fm 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当然,这一壁垒不会是永恒的,未来怎么发展需要自己的更多努力。

创业的误区

目前互联网的热钱满溢,导致了许多人以“谁愿意拿多少钱,做什么事”为动机进军创业,也导致了许多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就去做创业的现象。为了解决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出发的创业者虽然也不少,但却不是主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创业环境恶劣的原因之一。Jing.fm 创始人施凯文希望创业者能够保持心态,从需求出发创业,而不是从商业出发创业,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健康的创业环境。

同时他也提醒新的创业者们,创业没有不辛苦的,不论多艰难,每一步都是必须走的。在困难的时刻,是什么支撑了创业?梦想只是一个方向,当面对极多的现实的时候,真正支撑你从一个煎熬的状态走过来的,也许仅仅是麻木和坚持。

当你遇到很多挫折时,当你每天都想放弃时,你可能已经离成功不远了。

— 俏江南 CEO 张蓝

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不得不相信某些东西,你的直觉、命运、生活、因缘际会…… 正是这种信仰让我不会失去希望,它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 Steve Jobs

目前 Jing.fm 正处于内测阶段,您可以在侧栏进行评论或留下您的邮箱地址,我们会在周末将邀请码集中发送给前50位留言的用户,先到先得。

分享(92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