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APP尝试
曹方的《浅彩虹》是华语音乐首张完整概念的 APP 唱片,3月5日开始在 APP store 上开卖。由于采用新媒体的手段,这是一张可以听、可以看、也可以“触摸”的专辑。全新互动体验的玩法,是又一次音乐与互动科技的激情碰撞。
上个月初,APP 版《浅彩虹》开始在苹果商店线上销售,上线第一周就取得了 iPad 下载量第五的成绩,随即又被苹果公司作为第二周的“精品推荐”。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浅彩虹》还一直在苹果商店主页的热门区展示。这个成绩是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前提下取得的,这说明歌迷对于 APP 唱片的接受程度还不错,看起来真的很美好。但是,APP 唱片真的会流行吗?
乐坛对于唱片是否已死的讨论由来已久。当下音乐已经不可能回到最原始的口耳相传的传播模式上,如果唱片真的死了,必然要出现一个代替品担当音乐的载体。而音乐的载体不断更新,在经历过黑胶唱片、卡带、CD 后,老式唱片的华彩渐渐褪去,音乐踏上了 APP 这辆南瓜马车,然而 APP 唱片是否能承载起这一历史责任呢?
APP 唱片的历史
在世界范围内 APP 唱片都还是个新鲜事物,去年8月,冰岛女歌手 Bjork 把新专辑《Biophilia》发布到 APP Store 中,歌迷可以利用手中的 iPhone 和 iPad 来下载专门为这张专辑制作的三维互动应用 APP ,用户点击银河界面上的星星便可玩游戏、看动画、阅读创作者的随笔和看到演唱卡拉OK的音符等。华语歌坛去年也开启了 APP 唱片的尝试,例如孙燕姿的《是时候了》和谭维维的《3》,都曾制作了 APP 版本,它们更像是一张单纯的电子唱片,用户下载到 iPhone 和 iPad 后进行音频播放。而通常一张 APP 唱片除了音乐部分,还包括了歌手的新闻动态、写真、周边产品等,从而实现用户与歌手的互动,体现出传统唱片的设计和概念的功能,甚至比传统唱片的发挥空间更大。
APP 型音乐消费的体验
APP 版有配图,有歌词,有相册。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把设备插在 Dock 上面,窝在沙发,戴着耳机,一边听,一边欣赏着配图和歌词。页面还可以自动切换,这样的体验,比 Music.APP 老土的 Album Art 和冷冰冰的歌词文字要好很多倍。如果你还迷恋着听传统唱片时翻看歌词本的体验,不喜欢没有太多感情注入的 MP3,也许会觉得 APP 唱片有着和实体唱片一样富于巧思的质感,而且还像 MP3一样方便获得。而对于歌手来讲,做 APP 唱片和传统唱片不同的是,要和负责视觉的合作者沟通,以便更好地以多元的模式体现歌声传递的情绪。
APP 发行音乐的优点
1. 解决唱片盗版问题
盗版问题是困扰整个音乐行业的最大因素,但 APP 唱片的门槛高,极大降低了盗版的可能性。
2. 提升唱片版税比例
常规来讲,唱片把版权授权给发行公司之后唱片制作方从一张唱片中拿到20%,或者15%左右的版税分成。而在一张 APP 唱片中至少是30%、35%以上。
3. 加大音乐人创作空间
APP 唱片还赋予音乐人更大的创作空间,通过新平台把唱片变成更加人性化和充满想象力的产品。
4. 颠覆音乐的行销方式
APP 唱片解决了传统唱片相对滞后的行销方式,通过APP技术能让产品在最快时间内实现全球性同步推广。
APP 唱片的未来猜想
APP 与实体唱片相比,没有珍藏的价值,只是一张数字专辑,流行过后,就被用户遗弃在角落。未来数字音乐的标准格式应该是:一个基于异构设备的媒体文件格式,可以被开放的驱动读取和解压。意思是,它一定是一个文件,而不是一段程序。不管里面包含了多少类多媒体信息。而 APP ,因为是一段程序,又必定基于某个操作系统,不能被所有异构设备所读取,所以不可能成为未来数字音乐的标准格式。并且 APP 成为专辑发行标准格式目前还需要解决诸如 APP 开发技术跨平台标准的形成和做好版权保护并妥善处理对现有的数字音乐的利益冲突之类的问题。面对未来计算设备将会统一的大趋势,相比数字专辑 APP,音乐人APP可能会有更大的空间,个人出版的不断数字化,作品更新、粉丝互动、活动公告、捆绑音乐人的微博账号之类的,可提供的内容、互动的因素都有很大提升,而且内容方面的更新要容易得多,对用户而言也有不断登录的理由。
最后,说个冷笑话:全世界这么多人用 Windows系统,你见过哪个公司艺人专辑都以.exe形式发行还能成为标准格式的……
部分内容来源于知乎。
除非特别声明,极客观察均为极客公园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