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 月 9 日张小龙正式发布微信小程序之后的 100 天左右,支付宝也将入场了。
根据科技媒体爱范儿爆料,如果不出意外,支付宝的小程序将在下周正式发布,并会和生活圈进行绑定。支付宝将允许用户在生活圈自己定义小程序的快捷入口,并且放在首屏方便快速启动。
尽管支付宝官方还没有对这一消息进行回应,但考虑到支付宝多年来对线下商户的经营,借助小程序的方式来进一步聚拢和盘活线下流量,的确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三个多月前,当微信宣布推出小程序的时候,市场给出了热切的期待,过去的三个月里,开发者对于小程序的理解也经历了从盲目到理性的过程,第一个吃螃蟹的微信也在探路的过程中调整着策略。
如今,当支付宝的入场有望推动小程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时,重新审视小程序诞生的第一个一百天中走过的路,有着特殊的价值。
从谨慎到开放 微信小程序的一百天
2016 年 12 月底,鲜少露面的张小龙专门为小程序站台解读,这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微信对小程序给予的期待,将不亚于 2012 年诞生的微信公众平台。然而发布初期的小程序为开发者们设置了太多限制:形态有限,入口严格。张小龙在公开课上直言不讳的划下红线:如果你要流量红利,那么很抱歉,小程序不会有这样的红利。
对于线上流量和开发者,微信最初的态度是吝啬谨慎的。
在 2017 年 1 月 9 日小程序正式开闸以后,无论是在百度指数、微信指数上的表现,还是开发者掌握的数据和用户的直接感知来看,微信小程序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不少开发者透露,入口狭窄的小程序能够带来的流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户的确 『用完即走』,但再也没有回来。
(张小龙曾说,小程序是满足用户一个特定的需求,这个需求必需是真实存在的)
考虑到小程序被赋予的「激活线下场景」的使命,微信此前希望通过「遏制线上」的方式,迫使开发者们寻找线下的机会。而三个月过去,这种极端的方式收效甚微。一
位开发者对顶楼透露:「线下的商户对这件事的认知不够,最开始冲上来的开发者也对线下没有经验,所以流量的确不乐观。」
到了 2017 年 3 月底,微信官方突然连续三天放开了一系列小程序新能力,其中包括向个人开发者开放;公众号可以自定义菜单跳转小程序;开放蓝牙、卡券、获取用户通讯地址和访问场景等等一系列功能。并且宣布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小程序还会进一步降低开发门槛,充实能力并且连接到更加丰富的场景。
总的来说,三月底小程序的一系列更新着重开放的就是「入口」和「接口」两个方面,带来的直接结果一是用户流量获取的门槛正在放宽,二是小程序的入口不再局限在线下,它能实现的能力更多了——这两者是决定开发者能否全力发挥优势的关键,但此前也被微信紧紧捏在手里。
现在微信调整了战略。最近几次集中能力的开放,带来的可能性自然是变多了。对于那些苦于无处获得流量的开发者来说,此次微信小程序放出的流量「甜头」也许能给予他们继续尝试的动力,并且帮助微信完成借小程序盘活线下的「使命」。
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案例就是摩拜单车。根据摩拜单车官方提供的数据,摩拜单车小程序上线之后,每周用户使用量达到了 100% 的上涨。而此前就比较受到人们关注的小程序开发者朝夕日历创始人程昊,则根据最新开放的接口开发了朝夕便签。这个以线下实体便签上的二维码作为入口的小程序,能够让用户通过扫码获得便签内容,并且支持分享。既然小程序的分享接口已经打开,这种曾经不存在的、「个性化」的需求无疑可以得到更好的释放。
(摩拜单车小程序上线之后,每周用户使用量达到了 100% 的上涨)
在顶楼 Top View 在与几位接近微信小程序团队的开发者的交流中发现,他们都更愿意把微信这三个月的变化解释为「螺旋式成长」的必经过程。
根据一位接近微信团队的开发者透露,自从 2016 年初张小龙公布应用号(小程序)的消息,到去年 9 月份内测,再到小程序正式上线后的三个月,微信内部对小程序的认识和定位一直都在变化:
「最开始微信团队把小程序定义为一个产品,是和公众号、服务号平级的,但是现在小程序已经被定义为了一种 '功能' 或者 '服务'。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让小程序的入口可以出现在微信的多个页面上。」
支付宝的入局会改变什么?
小程序的本质是对线下场景的争夺,而垄断场景本身就是互联网巨头必争的战场,支付宝在此时的入场并不让人意外。
和微信相比,支付宝运营线下的优势显然更加明显。这种优势很有可能让支付宝小程序在向线下走的时候比微信更加轻盈。
有可能学院创始人阿禅对顶楼 Top View 表示:「如果要用小程序去连接线下的话,支付宝是有机会的。支付宝本身有口碑网,也有对商家教育的基础,他有可能像有赞那样帮助商家更轻便的实现会员、点餐等服务。」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入驻口碑的商家数量就超过了 200 万家,日交易笔数达到了 2000 万笔。而且口碑在此前也刚刚发布了为商家提供「二维码-店铺-支付」的「码战略」,以此加速线下市场的数据化。口碑 CEO 范驰当时表示:「在新店商时代,一个平台该有流量、运营工具、数据赋能,用产品和数据赋能商家,这是口碑该有的价值。」目前入驻口碑的商家数量就超过了 200 万家
(目前入驻口碑的商家数量就超过了 200 万家)
在争抢小程序开发者这件事上,支付宝的动作丝毫没有迟疑。但即便是支付宝的强势入局,小程序依然是一个需要耐心长期经营的生态,它将缓慢而扎实的带来改变。
「对线下商户来说,小程序这个概念涉及的还是比较高的技术门槛,所以即使是支付宝来做,也不会出现 '爆发' 的效果。「上述小程序第三方开发服务的创业者表示:「我们不能把小程序的成长和普通互联网产品的成长轨迹相等同,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有『爆发』的可能性,而对于一个生态来说,发挥出它的能量将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支付宝不会成为最后一个入局的玩家,小程序的参与者名单还将陆续展开。事实上,作为一种应用层面的创新,「小程序」代表的无端化、即用即走的轻 APP 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甚至几乎被证实为未来的方向:
在微信上线小程序之后,包括魅族、OPPO 等手机厂商基于 HTML5+ 开放标准推出即点即用的「流应用」,和传闻中今日头条都在着手准备的轻应用都和小程序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用户无需注册、无需下载,也不会打扰用户。
在国外,Google 也在安卓系统中开发出了能够连接手机应用端和网页端的即时应用(Instant Apps),按照 Google 安卓开发副总工程师 Dave Bruke 所说,即时应用的目的是让用户像使用网页一样的使用应用程序——随手可用,用完即走。
就目前来说,由微信小程序引领的「轻 APP 生态」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无论对微信还是支付宝来说,利用小程序盘活线下流量,释放更多的长尾需求,甚至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态都不是可以在短期能够达成的目标。
所以作为一个应用层的生态来说,尽管微信和支付宝的小程序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是它们提供的终究只是一个土壤。就像朝夕日历创始人程昊所说的:「小程序的成功与否,依赖的还是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产品是否能够创造和解决了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