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GeekPark http://www.geekpark.net/ 关注互联网热点趋势,打造最好的IT线下沙龙 zh-cn 10 http://7mnpep.com2.z0.glb.clouddn.com/logo.jpg 极客公园-GeekPark http://www.geekpark.net/rss 14年PC出货量终回升 | 极客早知道 2015 年 2 月 4 日 <![CDATA[PC 去年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降 6% 全年增 3%;ARM 发布最新 CPU 架构 Cortex-A72 计算速度翻倍。]]> 2015-02-03 23:10:0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73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73 可惜是个Kimmo 可惜是个Kimmo]]>PC 去年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降 6% 全年增 3%

来自:腾讯科技

市场研究公司 Canalys 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PC 在 2014 年第四季度情况不容乐观,但去年一整年的表现尚可。Canalys 周二报告称,去年第四季度,包括笔记本电脑、桌面电脑以及平板电脑在内的全球 PC 总出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6%,至 1.48 亿台。不过,全年的 PC 出货量达到了 5.28 亿台,与上年相比增长了 3%。

Canalys 是少数几家将平板电脑与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一道归为 PC 产业的公司。一般来说,平板电脑被视为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和桌面电脑才归为 PC 产品。

点评:今年 Win 10 的到来会刺激 PC 出货量进一步回升吗?

ARM 发布最新 CPU 架构 Cortex-A72 计算速度翻倍

来自:网易科技

据国外媒体报道, 英国芯片设计公司 ARM 周二推出全新 Cortex-A72 处理器和 Mali-T880 图形芯片架构,预计 2016 年进入市场。ARM 总裁伊恩·弗格森表示。「我认为手机领域的创新在加快。我们认为,手机正在成为主要的计算平台」。

Cortex A72 基于 64 位 ARMv8 设计,是目前的 Cortex A57 架构计算速度的 2 倍,Cortex A15 的 3.5 倍。相比五年前的技术 Cortex-A72 计算性能甚至提升 50 倍。新的 Mali-T880 GPU 计算速度是目前最高端的 Mali-T760 的 1.8 倍的速度。T880 将有助于在移动端实现更复杂的游戏。

点评:至少,现在 CPU 已经不是手机的瓶颈,或许新架构的 CPU 会首先用于在快速发展的车载市场。

苹果提交新专利申请:用 iPhone 解锁车门

来自:新浪科技

苹果公司此前已用 Apple Pay 移动支付服务表达了想要取代钱包的意愿,而现在该公司提交的一项新专利则表明,汽车钥匙可能也已成为其追逐的目标。

苹果公司申请的这项新专利的美国专利号为 8947202,该专利申请与「一种初级的便携式设备」有关,该设备「可向汽车传输一条包含车辆出入凭证的激活信息,从而打开一辆汽车」。通俗地说,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 iPhone 来解锁汽车,不再需要到处摸索钥匙。更有甚者,当用户进入汽车内部以后,甚至还可利用 iPhone 来发动引擎。据专利申请文件称,这种信息传输将通过蓝牙方式进行。

点评:过去的种种想象终将一个个成为现实。

2014 年谷歌共屏蔽 5.24 亿条不良广告 同比增长 50%

来自:网易科技

据国外媒体报道, 谷歌发布 2014 年年度「不良广告」报告。2014 年,不良广告数量急剧上升,谷歌共屏蔽 5.24 亿条不良广告,同比增长 50%。2014 年共取缔 214000 个非法广告商。

2013 年,谷歌共屏蔽 3.5 亿条不良广告,取缔的非法广告商超过 27 万。因此,尽管谷歌屏蔽的不良广告增长超过 50%,但取缔的广告主总数下降大约四分之一。

点评:屏蔽不良广告,其实也是 Google 对于自己核心收益的保障。

人人影视转型美剧网站 或于 2 月 6 日回归

来自:新浪科技

据了解,人人影视官网已经发布倒计时,并配有「即将蚕变,敬请期待!」的字样,倒计时终点定在 2 月 6 日中午 12 点。网传人人影视转型之后的网站「人人美剧」,根据其底部介绍,归属上海众多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尚不能确定「人人影视」和「人人美剧」二者的关系。

早在 2014 年 10 月,人人影视因遭美国电影协会批评,受到版权压力而在 11 月 20 日宣布关站。此次回归证明人人影视或许已经找到转型路径。

点评:对于众多网友来说,是件大好事。

题图来自:veterangamers

]]>
无人驾驶:Google 的觉醒与 Uber 的野心 <![CDATA[Google 和 Uber 正在从盟友变为竞争对手,两者都在进入彼此熟悉的领域,而自动驾驶领域,将成为两者的新战场。]]> 2015-02-03 11:51:57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72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72 lydiaxin lydiaxin]]>Google 和 Uber 正在从盟友变为竞争对手,据彭博社今天上午的报道,谷歌欲推出自主打车服务,与 Uber 直接竞争。无独有偶,Uber 同样宣布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在匹斯堡建立一个研究实验室,开发自主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两者都开始进入到彼此的领域当中。

Google :一场技术的普及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漏,谷歌正准备推出自主打车服务。大卫·多姆德——曾在 2013 年就加入 Uber 的谷歌首席法务官兼企业开发高级副总裁——已经向 Uber 董事会告知了谷歌推出自主打车服务的可能性。Uber 高管已经看过了目前正在谷歌内部员工内进行内测的打车应用屏幕截图。Uber 的董事会正在考虑要不要要求大卫·多姆德辞去董事的职务。

谷歌对 Uber 的挑战也不是没有先例,2009 年,由于谷歌在 Chrome 浏览器的基础上开发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与苹果等软件公司形成竞争,谷歌的 Android 手机软件与苹果 iPhone 存在竞争,谷歌的 CEO 埃里克·施密特只得辞去了已经待了三年的苹果董事职务。

而谷歌此次推出的用车服务将于其长期投入的无人驾驶汽车相结合,过去几年,谷歌在无人驾驶领域一直不断追求进步,以至于那个头顶有犄角的汽车形象——Google Driverless Car 已经深入人心。

谷歌无人驾驶.jpg

从 2014 年 5 月没有汽车方向盘和刹车的初级阶段到 12 月的首辆全功能无人驾驶汽车中,谷歌组装了其他许多原型,每一种都旨在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的各种系统,如转向和刹车系统等一般汽车都有的系统,以及计算机和传感器等无人驾驶部件等。

在全功能的无人驾驶汽车推出后,谷歌表示,该公司计划在假期中将这种原型车送上试车跑道,并希望在 2015 年的某个时候使其在北加州的街头亮相。

致力于用技术改变生活的谷歌这次将无人驾驶汽车的计划与自主打车服务进行整合,也是其技术商业化,大众化的重要一步。

Uber:效率驱动的技术革新

回过头来看 Uber,这个在过去一年内炙手可热的明星科技公司,在资本的热捧,市场的扩张和各色的质疑声中度过了一年。截至 2014年底,Uber 的打车服务已经进驻了全球 250 个城市,50 个国家。通过技术的手段对于用车需求进行精准地预测,通过价格的调整供需杠杆,以提高效率著称的 Uber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如今,Uber 希望在效率上先行一步,Uber在官方博客中说:「此次合作将为 Uber 的技术主管们提供一个论坛,使之在地图和汽车安全领域,以及无人驾驶技术方面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师、员工和学生共同进行研发,」

这不仅会使得 Uber 的价格由于人工成本的减少而降低,而且也会使得 Uber 的影响更为深远,早在去年的调查中,美国一家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和咨询的公司 Gartner 就发现近四分之一的美国机动车车主都愿意选择自动驾驶汽车,而避免自己开车。

尽管没有具体的关于无人驾驶计划的时间表,但估值超过 400亿美元的 Uber 在效率的驱动下,会加速将其技术进行商业化的步伐。

近在眼前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将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节省人力成本、降低事故率、快速获取行进路线……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成熟和完善使得自动驾驶越来越快地走向民用化。

去年 5 月,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受邀前往瑞典,参与沃尔沃自动驾驶技术道路测试。他在亲身体验了自动驾驶以及了解背后的造价后,认为「第一代无人驾驶汽车距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远」。如今随着像 Google 和 Uber 这样在技术和商业运作上拥有成熟经验的公司加入其中,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将走出荧幕变成现实。

]]>
补贴进化论 <![CDATA[从简单粗暴的返现金补贴到越来越聪明的红包,互联网给传统商业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资本,而是彻头彻尾的进化。]]> 2015-02-03 07:52:13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71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71 纪云 纪云]]>文 | 纪云 李欣

北京高压锅牛肉店的刘老板一度停止营业,在接入各大外卖平台后,他的订单在一个星期内增加 300 单,有时候 57 份盒饭都不能满足一中午的送餐量,在和老婆起早贪黑地坚持一个星期后,他无奈地选择了暂停营业,等沈阳老家里有人过来帮忙再接着忙活。

这种高额补贴确实在改变用户行为上效果显著,烧钱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竞争手段和业务发展模式。在外卖行业,补贴已成常态,「单单减免、特价促销、礼品赠送」,各种手段不一而足。补贴额度上每家都不甘示弱,这从它们接二连三的巨额融资中就可看出。几天前,饿了么刚宣布融资 3.5 亿美元;两周前,美团也确认了 7 亿美金的融资消息。

补贴成为常态的做法从去年的打车应用就已经开始。对这种产品较为类似的产品来说,补贴能直接影响到用户决策。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范围地改变用户习惯。它也不仅限于打车和外卖这种新兴领域,像在线旅游等行业也在争相效仿。

那么问题来了,砸钱这种看上去是拼蛮力的办法真的有那么蠢吗?其实在短短时间内它已经悄然发生进化。互联网的力量在于,一点创新精神也能更聪明的玩转烧钱这个武器。

补贴如何变「聪明」

最常见的补贴是什么?如果去商场里看一下,发现各家做法大同小异:满 xx 减 xx 或者消费后送代金券,这其实是最常见也最古老的一种补贴形式。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自然因为它有用,但对打车这种不得不进行长期补贴的行业来说,这种形式就显得效率太低了。

去年 1 月滴滴和快的相继开始大规模补贴打车,在 2 月愈演愈烈渐入高潮,之后又不约而同地停止补贴。当时的补贴方式比较粗暴,无非送券满减。补贴停止之后,订单数如期下降,滴滴打车 CEO 程维曾在腾讯科技的采访中承认这点。

数据在说话,补贴不能停,但不能跟之前一样。这个很可能需要长期补贴的行业呼唤更聪明的补贴方式。

5 月下旬,打车红包出现了。第一个做这件事的是滴滴打车,乘客使用微信支付成功支付打车费后返回滴滴即有机会领到红包,并将红包分享到朋友圈或微信对话中,让微信好友一起抢打车红包,抢到之后在下次使用滴滴打车时使用。

补贴进化论 01.jpg

程维在腾讯科技的采访中解释这么做的动机:

现金补贴不是给不起,只是这种方式太过于简单,给补贴用户就多,不给补贴用户就少。

很快跟进打车红包做法的另一家打车软件快的打车产品总监魏海对极客公园表示,大量投入红包来刺激用户打车的效果很明显。

相对于现金补贴,红包补贴有一个本质区别——它具备通过关系链进一步传播的能力。也就是说,现金补贴只适用于购买这个产品、使用这种服务的一个用户,并且还无法防止单个用户重复享受补贴的情况,红包则完全不同。

这里说的红包当然不是传统意义的红包,它的价值爆炸与微信密不可分。

去年的这个时候,刚好是春节前几天,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微信瞬间被红包刷屏了。它历时三个月开发,一天之内引爆,让所有互联网用户都记住了这个极富创意并有超强传染力的产品。微信红包使用起来极为简便,几乎没有门槛,同时又有极富游戏性的设计(抢的方式、金额的随机性),这样的产品被放到微信这块富饶的社交土壤中马上就生根发芽、势如破竹。在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八 9 天时间里,总共有 800 多万的用户加入到这个过程中,「抢」了 4000 万红包,总价值 4 亿多人民币。

补贴进化论 02_meitu_1.jpg

滴滴打车正借鉴了微信红包的精髓,通过随机发放的红包和微信的社交关系将补贴效率最大化。

当用户将红包分享给朋友时,便给滴滴打车创造了几个、几十个接触用户的机会,其中又尤其对新用户有极大的刺激作用。所有抢过滴滴打车红包的人都会发现,每次打车红包被抢的最大金额永远都属于那个从来没用滴滴打过车的人(滴滴打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这种情况,称金额由系统随机生成)。一旦朋友中的谁因为你的红包成了滴滴用户,你还会因此得到奖励,这就更进一步鼓励用户去分享红包。

至此,红包将滴滴的每一位用户都发展成整个营销活动中的一员,使得一个红包的效果能绵延不绝地在人群中传递下去。

这种模式其实也不新鲜,往前看之前网络游戏里经常会有拉新人送点卡的活动,再往前,还有直销模式中的销售员发展新销售员的业务扩散方式。在今天的微信时代则将这种模式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在红包已经不是打车行业的专属用法,即便是之前使用传统补贴方式的电商也纷纷用起了红包,并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趣的改变。

海淘电商蜜淘告诉极客公园,为了吸引用户加入到黑色星期五的海外购物节中,他们推出免费红包的大转盘,用户点击,就可以出现 1 元、5 元,10 元,1128 元的随机红包。除了更好玩,追求裂变效应也是补贴的另一个考虑因素。

如果你加入到今年双十一的购物狂欢中,你会发现,勤劳已经不可以「致富」了,拼的更多的是社交圈。在天猫平台上,用户登录天猫无线客户端就有机会领取一枚「种子红包」,将「种子」的链接发给好友后,24 小时内只要好友点击链接,用户就有机会和朋友同时获得红包。

补贴进化论 03.jpg

京东则在移动端全面推出「合体红包」活动,用户可通过将红包分享到微信群、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求合体」。此时,还没有抢到红包的好友点击这个分享出来的红包,即可获得一个新的红包,而且分享者的红包面值也会随机增加。

最初补贴用来吸引用户(比如满减的方式),然后通过补贴来留住用户(比如买完之后返券),再到红包模式——通过补贴来发展用户,在商业世界因为互联网而进化时,其中的补贴这个小环节借助了新技术的力量,正马不停蹄地向前狂奔。

补贴还能怎么玩

想知道补贴之后还能怎么玩,不能不知道补贴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何种形式的补贴,也不管补贴的目的是吸引、留住还是发展用户,它都有一个共同地、最本质的诉求——争夺用户,让用户在眼花缭乱的万千产品中选择自己。在这过程中,真金白银很重要,同样重要(在某些事情上很可能更重要)的是了解用户做出选择的场景。

其实这样的场景每个人都经历过。当你在考虑晚上去哪家餐馆吃饭时,你做决策的依据包括距离远近、餐馆种类以及质量、是否有优惠等。在这里,补贴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极有可能不是最重要的维度。

此时,以何种方式补贴,以及补贴以哪种方式出现都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前不久微信推出的一个新功能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使用微信「摇一摇」直接可以摇出企业红包和附近商家优惠券。

最聪明的争夺用户的方式是与用户建立强度连接。还是微信的例子,在微信里有一个卡包功能,里面是你所获得的各种优惠,如常见的折扣券、代金券、团购券等,它的杀手锏功能是「赠送好友」,这时候它已经不是商家的补贴,而是朋友之前的礼物。于是补贴超出纯经济范畴,触及到人的情感层面。

补贴进化论_赠送_meitu_3.jpg

补贴的一定要是钱吗?这方面就更有想象力。比如此前中国电信推出的流量宝业务,互联网公司给用户提供流量,对用户来说是免费的,只要用户使用这家互联网公司的服务,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补贴?

大胆想象吧,补贴的进化才刚刚开始。

当互联网对现实商业世界的改变越发广泛和深入时,互联网行业本身的竞争也相应地越加激烈,争夺用户也就变得更难,更聪明、更高效地争夺用户变得格外重要。最后总是这样:一开始互联网带来了技术和资本,然后一切都变了。

]]>
苹果拟投资2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 | 极客早知道 2015 年 2 月 3 日 <![CDATA[苹果拟投资2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Android 5.0版本上月增长1.6%;待办事项应用Todoist发布Apple Watch版演示视频;松下宣布关闭在华电视工厂]]> 2015-02-03 00:05:0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69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69 lydiaxin lydiaxin]]>苹果拟投资20亿美元建立数据中心

来自 新浪科技/BloombergBusiness

苹果公司计划投资 20 亿美元,将亚利桑那州的一座工厂改造为数据中心,这座工厂原属于蓝宝石玻璃生产商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GT」),但 GT 已在去年 10 月申请破产保护,原因是其未能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 iPhone 蓝宝石玻璃显示屏。

苹果公司发言人克里斯汀·于盖 (Kristin Huguet) 周一发表电子邮件声明称:「我们对继续在美国进行投资感到骄傲,将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一座新的数据中心,这座数据中心将成为我们全球网络的控制中心。这个投资数十亿美元的项目是我们进行过的最大投资之一。」

在政府的声明中,苹果还将投资建立一个太阳能项目,它将生产可以供给亚利桑那州 14,500 个家庭的电力。

点评:苹果曾承诺在GT破产以后仍旧创造就业岗位,但在改造为数据中心以后,这座工厂所能雇佣的员工人数将更少。

Android 5.0版本上月增长1.6%

来自 网易科技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周一更新了 Android 版本分布图。最新版的 Lollipop 终于在上月呈现加速增长,且增势压过 4.4 KitKat 的风头。KitKat 是在一月到二月期间,除了 Lollipop 外,唯一仍保持份额上涨的旧版本。

点评: 安卓世界里的更新换代正在露出端倪。

Pebble智能手表销量破百万

来自 cnBeta/TheVerge

虽然谷歌和苹果智能手表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注意力,但是 Pebble 智能手表早已经在大量销售。在接受 TheVerge 记者专访时,CEO Eric Migicovsky透露,该公司在去年12月31日已经出货第一百万部智能手表。

Pebble 迄今最大最明显的竞争对手就是谷歌的Android Wear,2014年摩托罗拉,三星,LG,索尼和华硕均推出了采用谷歌这款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但是,目前谷歌还没有透露出货了多少Android Wear手表,因此很难确定该平台成功与否。

Eric Migicovsky表示,卵石计划通过2015年的新产品和新的软件平台保持发展势头。

点评:在对手腕的争夺上,战争刚刚开始。

待办事项应用Todoist发布Apple Watch版演示视频

来自 MacX

本周一,待办事项应用 Todoist 展示了公司正在开发中的 应用,并提供了视频和截图。

Todoist 的目标是将 iPhone 和 iPad 版应用带入 Apple Watch 平台。Apple Watch 版 Todoist 可以提供任务管理预览。当与 iPhone 配对后,应用可以让用户查看任务以及分类、回复评论或完成任务。

点评:随着一些应用的加入,Apple Watch 上可以实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松下宣布关闭在华电视工厂

来自 腾讯科技/Microsoft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松下公司昨日正式宣布,将退出在中国的液晶电视机生产业务,其在中国惟一的电视工厂山东厂已于上周五停产。

昨日,松下公司发布公告称,松下位于山东济南的合资公司“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将于明年3月底前完成结算。此前,松下还关闭了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

点评:可以看出日本电视机产业的亏损。

]]>
从谷歌实验室毕业的 Project Tango,发生了什么变化? <![CDATA[从登上 NASA 飞船到使用了二代芯片让其效率提升 20 倍,Project Tango 正在为谷歌的 AR 项目做铺垫。 ]]> 2015-02-02 08:20:0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67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67 hsy505 hsy505]]>上周谷歌官方宣布Project Tango 团队在经过了两年研发之后,取得了许多技术上的进展,该团队将离开 ATAP(先进技术和项目部门),转移到谷歌公司常规业务旗下。伴随着此次业务团队的重组,未来 Project Tango 的临时性名称或许会消失,被新的品牌所取代。

那么两年里这个隶属于科幻电影里的项目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起最大关注的要属 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在 7 月让 Project Tango 乘坐天鹅座飞船进入太空。

太空之旅让 Project Tango 再次受到关注

NASA 研发了个名为 SPHERE(Synchronized Position Hold, Engage, Reorient, Experimental Satellites)的球体,翻译过来即是同步定位执行测试卫星。SPHERE 球体将代替宇航员操作空间站内部的仪器。

SPHERE 具有球形的外观,工作时它将悬浮在舱内,并由二氧化碳气体推进。每个机器人都是 8 英寸的直径,有 18 个面,装备 12 个推进器,通过超声波、红外传感器和无线电实现机器人自身定位。

1c2abdb936cfac27a7fd5610455d817c_b.png( Tango 平板让 SPHERE 变得更聪明)

不过 SPHERE 在 2006 年已经被送上了太空,他们可以进行精确的动作,但不具备其他功能。NASA 希望 SPHERE 获得通讯功能、摄像头、处理数据能力,另外添加加速度等传感器。

此时谷歌的 Tango 平板正好派上了用场,Tango 比其他手机有更好的兼容性,NASA 曾使用其他手机做测试,SPHERE 不能流畅的运行。Tango 包含了一个类似 Kinect 的传感器,它可以为舱内环境创造 3D 的图像,这更符合 NASA 的要求。

二代芯片效率提升 20 倍

Tango 手机、平板的核心是来自硅谷初创公司 Movidius 提供的视频处理芯片 Myrid VPU,通过和英伟达 K1 图形处理器搭配使用,Myrid 让 Project Tango 拥有实时处理 3D 图像的能力。

在 Project Tango 之后,Movidius 又推出了 Myrid 2。该公司称,新版的 Myrid 芯片效率将是原来的 20 倍,并且体积也更小,这让 Tango 平板能够做得更小。另外,该芯片的功耗也变低了,它每秒只消耗 500 毫瓦。这些功能让该芯片有足够的筹码转战摄影领域。

25_1jYsivFjS.png(Myrid 让 Project Tango 拥有实时处理 3D 图像的能力)

Mydrid 系列还具备所谓的「计算摄影」技术,可让图像芯片加速自动对焦、高动态范围或全景处理。Mydrid 2 芯片可同时处理来自 6 个摄像头的 60fps 1080p 图像输入,而芯片本身则相对小巧,一侧宽度仅为 6.5mm,因此可以被放进多种移动平台当中。它可以作为独立处理器工作,或是作为应用处理器的视觉协处理器,专门负责图像处理。

谷歌 I/O 上展现出了消费级别答案

谷歌已经向世人展示了 Project Tango 3D 扫描平板电脑,但似乎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多实用意义。

在谷歌 I/O 2014 开发者大会上,一些软件、配件开发商给出了具体答案

106592246.jpg(Tango 版 Oculus Rift)

  • 作为头戴显示器:开发商 Durovis 以推出头戴显示器配件而闻名,Durovis 展示了如何将 Project Tango 平板作为虚拟显示器,通过一个头戴式配件实现。演示的项目为一个虚拟水族馆,虽然有点傻,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 Project Tango 的潜质。
  • 增强现实类游戏:而当你把它戴在脸上,就像 Oculus Rift 头戴显示器那样,似乎一切都有了意义。比如通过移动平板来猎杀僵尸,非常有趣。另外,还可以扫描现实场景作为游戏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概念。

成为 AR 的奠基石

研究机器人和三四维建模的@吕朝阳 ,认为谷歌在移动端做研发这样具有 3D 场景感知能力的设备是为 AR 铺垫,方便交互。

Project Tango 从手机、平板入手,因为现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在我们的手机上缺少传感器,不适于做实时的 AR 应用。

举个例子,比如对三维场景需要知道深度。传统相机只有一个摄像头,景深虽然能估算出来,但是既不准,还耗费计算资源。这个手机上加了一个 深度传感器,就简化了很多问题。再比如处理器有两块是适于做计算机视觉的并行处理器,同样是为了加速计算。

尚且不知道谷歌是否会把这个打造成一个同 Android 类似的开源平台。但是其结合了新的硬件以及相当多的机器人技术之后,这个手机平台的系统会和 Android 差异很大,也更加智能。谷歌可以先做这样一个尝试。加上景深传感器和动作捕捉摄像头对现在用户来说必然是价格负担,但是如果它能提供一定的 AR 应用,肯定有大批用户难以拒绝。

具有 3D 场景建模能力的 Project Tango 能力已经类似于与 Kinect +PC,未来还不够乐观么?

]]>
阿北的新豆瓣 <![CDATA[豆瓣 CEO 阿北两年来首次接受采访,在漫长求索后,他带来了一个新豆瓣。]]> 2015-02-02 04:08:0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59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59 纪云 纪云]]>豆瓣 CEO 阿北在极客公园的时间线里断片了两年。尽管私下仍有交流,他已很久没有在公开场合出现。这固然与他一直以来的低调作风有关,也因为过去两年对豆瓣而言是寻求突破的两年。

两年前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是阿北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谈到移动互联网——「我们团队正在全新创业」——面对这块新大陆,他一点没比别人意识地晚,当时的想法也已经明确——「豆瓣不会有整合的豆瓣客户端,只会有一个个独立的 App。」他对此做了简单阐释:因为链接在移动互联网上已经不存在,所以不应该将产品都放在一个应用里。

这种根据用户群体进行内容区隔的想法可以追溯到 2008 年。当时的豆瓣走出早期单一用户的圈子,进入更广泛用户群体,面临用户需求多样化的问题,阿北的答案是将这些人区隔开来。

「不同兴趣的人群之间能够相互有区隔的时候,「热点」也才有意义。一个有多种多样人群的城市才是有活力的。这些人群之间,既需要方便地交流,也需要有效地区隔。没有区隔,也就没有多样化。」

他当时在日志里这样写。

后来的两年证明在 PC 互联网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移动互联网上行不通。豆瓣在移动互联网上扔出的十几个 App 无法企及豆瓣在 PC 上的用户规模和影响力。接着是更多尝试:达罗、红桃九和其他没有被外界看到的实验室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继续尝试。直到去年 8 月,一个叫「豆瓣」的 App 出现。然后是每两周一次的版本迭代,直到不久前的豆瓣 2.0。它带来了「豆列」这个顺应时代潮流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从分到合,这是阿北对过去自己的颠覆,这是一个无比艰难,大多数时候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尤其还是豆瓣这样一家有着 10 年历史、数亿用户、坚固价值观和完善方法论的公司,这种颠覆的单位是整个「体系」。

它就是「新豆瓣」。这是阿北沉寂两年、奋力突破束缚后的成果。

我们与阿北进行了一次长谈,聊到了豆瓣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访谈的最后,阿北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比较平和」,他说,「当方向明确后,所有问题会慢慢在时间里有解」。过去时间给予豆瓣优待,这个产品的最神奇也最珍贵之处正在于它错失了几年时间仍然未被用户抛弃。

终于,豆瓣回来了。

下面是这次访谈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阿北的新豆瓣」。关于阿北对作为产品的豆瓣的理解,请阅读另一篇「豆瓣 CEO 阿北:论产品的简单和复杂」


以下为极客公园对豆瓣 CEO 阿北的访谈:

编者注:从豆瓣 1.0 到豆瓣 2.0,背后有个逻辑很清楚:增加用户的打开频率。这就需要给用户打开的理由,即提供更多服务和价值。这是之前豆瓣分拆 App 不成功的原因之一:由于豆瓣所服务的是个人兴趣,每一个单独兴趣是相对低频的事情,单独兴趣无法让用户养成打开的习惯,合并在一起就有可能了。

极客公园:豆瓣 1.0 发布时,你在 blog 里写「不被打开的体验其实是最差的体验」。相对于豆瓣 App 的 1.0 版本,2.0 在打开频率上有哪些变化?

阿北:2.0 发布后,Android 版本在两周之内每天打开次数翻一倍,iOS 版本一周之内翻一倍。前三周内,总的每日用户数翻了一倍,留存率也有明显改善,和预期相符。

极客公园:用户用 1.0 的前几个版本主要是干嘛?

阿北:它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查评论,还有一个是我现在想看电影,但是不知道看什么,这种时候打开看榜单多一些,比如说最近电影热映了,或者是有什么新书。

极客公园:我觉得这就太不确定了,有时候想起来的时候才打开,不像吃喝玩乐这种东西天天要。

阿北:对,它不确定,另外频率也不那么高,当然每个领域都有骨灰级的人物,他是每天要打开,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那么频繁,这就不容易养成习惯,对于 App 来说不容易养成习惯就想不起来打开。

极客公园:要让他们频繁打开就要提供更多内容。2.0 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加入豆列,但其实豆列在 1.3 就加进去了。这中间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阿北:在规划中,1 的版本其实是一个围绕书影音的评分评论版本,我们内部叫「条目版本」。2.x 是一个发现版本。

我们原本是想在 1 系列中把评分评论先做好,但我们同时也很清楚,评分跟发现分不开。比如我来查一个电影评分,结果发现评分很差,那我就不看这个电影了,但接下来看什么呢?我们觉得这两部分分不开——要做好评分评论,也要把发现做好;评分评论会持续在做,但把发现做好是前提,并且不只限于书影音的范畴。

从数据上看,用户对发现的需求已经非常清楚。1.x 版本中,用户每次打开首页的变化不大,都是一些关于书影音的静态内容,对多数人而言,这些不是每天都要看。我们在做之前的设想是用户每周来一次,但 1.0 、1.1 的数据是多数人每周都来不了一次。

所以在 1.3 里我们加入了豆列,这是临时做的一个形态,但主要用法还是书影音,其他内容一时之间没办法都加进去。这时候我们已经决定了要提前做 2.0,并且会把更多信息和内容形态放到豆列里。

极客公园:中间还换了 logo?

阿北:对,之前的 logo 是一个五角星,主要想法是因为它围绕着评分评论。1.3 的时候换成了一个「豆」字,因为这时候已经明确马上要做发现,所以就直接从 1.3 跳到了 2.0。中间的 1.4 其实是个维护的版本,之前设想的 1.5 、1.6 都没出了。

「发现」是结果,而不是一种用法

编者注:2011 年阿北曾经公开分享过豆瓣的发展历程:最开始想做纯技术公司,做推荐引擎,但逐渐发现大多数人想要的是汽车而不是引擎。所以豆瓣逐渐转变为一个产品驱动的公司。后来豆瓣中有社交关系,但豆瓣很明确自己并不是 SNS,社交关系只是帮助用户更好的发现。之后又开始做推荐领域的细分,比如做了豆瓣 FM,拆分书影音等。(感谢知乎中的记录 )

豆瓣一直试图解决「发现」这个问题,从 2005 年到现在,无数产品形态,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豆瓣对这件事的理解越来越成熟:此前豆瓣才走了一半,接下来的另一半是「新豆瓣」要完成的使命。

极客公园:说到发现,这其实是豆瓣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为什么在移动应用上拎出豆列来实现这个功能?

阿北:当我们知道马上要开始做发现后,最大的问题是围绕着发现的产品形态是什么,这是个特别复杂的问题。

豆瓣做了十年发现,我们把这个领域里能做的形态都做了。我们对发现的理解更成熟。我觉得不存在一个完美又简单的形态可以把发现都做好,发现本身是一个使用后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用法。

而发现的用法无非就是几种:

首先是热点。这是以前的传统做法,门户上的热点内容也好,榜单也好,都属于热点。因为我没法精确地知道你需要什么,所以就把最多人看的东西给你。

另外就是个性化推荐,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做,就不用多说。

还有是通过其他人,也就是社会化推荐。

我们在做 1.3 前后意识到很多东西其实是可以简化的,因为这几个东西共通的地方其实都是列表,像热点要么是编辑做出来的,有一个头条、第二条、第三条,无论是门户还是现在的微信类的公众账号都是这样的,个性化、推荐也可以是一个列表,通过别人那就不说了。之前我们做的实验室项目中有几个外界看到过的,比如达罗,它里面有一个频道,这其实就是个人发布的一个列表,它还可以被关注,这东西跟豆列就挺像。我们发现,最古老的形态恰恰离我们想要的很近。豆列这个古老的形态在之前不能被关注,现在一旦被关注就活起来了。

这个变化也反映在豆瓣 FM 上。最早豆瓣 FM 只有一个私人频道,就是算法推荐的东西,后来我们为了解决新用户进来听的问题,就放了很多公共频道,这其实就有点像热点。后来我们做 DJ 频道,DJ 频道有问题,最近的版本改成了节目,这其实是社会化的,由用户自己来做。所以基本上在 FM 这一个产品里面发现的三种形态都有了。

现在我们在手机上不想弄得特别复杂,就用一种形态,那能用的就是列表,而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了,这就是豆列。

极客公园:怎么意识到原来发现没法作为一个产品形态而存在?

阿北:我们最早三年觉得发现就是算法,九点就是当时的产物,之后大概也有三年我们非常推崇社会化推荐,和豆瓣广播相关的东西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做。到后来就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至少推荐不应该是产品的核心功能,这就非常宽泛了,后来的社区和各种东西其实都跟发现有关。现在豆瓣更觉得发现是一个价值,但没办法说产品的定位就是发现,或者说核心是发现。

想想也是这样,比如说此时此刻所有人共同的发现渠道是什么?如果不是最大的话,微信的朋友圈或公众账号其实是一个蛮大的发现渠道了。但这个产品确实不是为了发现而做的,所以我觉得本质上发现无处不在,它是很多事情的结果,不应该试图用一个天才的产品形态去完整地服务发现这件事。

极客公园:这让我想起现在移动端上做个性化推荐的一些应用,理论上是让算法了解你,推荐你感兴趣的内容,结果发现各家内容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政治、鸡汤、养生、娱乐这些热点内容,这其实就是一个单一产品形态所带来的局限吧。

阿北:对,你在做个性化推荐时这就是很普遍的一个问题,如果想提升推荐的命中率,就慢慢会变成偏热点的东西。之前在豆瓣 FM 里也是这样,缺乏新鲜感。另外,当你太过分靠近一个人之前的历史数据,也就是他之前的行为,就会发现最终结果的偏差或噪音太大,于是会有特别不靠谱的东西。

比如我表达我喜欢这个东西,于是算法就给我推荐跟它很像的,但我点喜欢的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偶然点了一个二次元,算法以为我喜欢它于是给我推荐很多,但可能我并不真的喜欢二次元。

极客公园:它把人的一些偶然行为当成这是深思熟虑过的真实需求。

阿北:是,所以其实本身没办法统一。除非坐下来像你访谈我一样访谈用户当时为什么点这个,那算法可以做得非常好。但实际上算法得到的就是一个红心而已,比如说我喜欢一首歌,你并不知道我是因为喜欢它的词作者还是作曲者,或者喜欢那个歌星和流派,这时往哪个方向做?如果有很多歌之后可以,但即使能做到非常精准,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在这个产品里面的视角会越来越窄,我喜欢的东西你给我越来越多,我越是喜欢你越是给我推荐这个类型的,最后看到的东西都是你打红心的那些。

算法,单独看每天,比如从今天到明天的过程是靠谱的,但时间长了之后发现就会越陷越深跳不出去。

极客公园:对,这恰恰是我使用豆瓣 FM 的经历,到后来完全没办法给我推荐新东西,甚至可以说违背了发现的初衷。

阿北:是,所以又要有惊喜,又要靠谱,这个事情其实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事情。

你要是想有惊喜的话,里面就会有一些不靠谱的内容,你要想更靠谱的话,那你的惊喜程度就会变少,我觉得所有的算法推荐都有这个问题。所以豆瓣已经有蛮多年对发现的理解是认为算法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其实豆瓣 FM 一年年的变化蛮清楚,现在是三部分都有,最后的终点不是说要做音乐发现,而是一个有用的电台类产品。所以在做 2.0 时我们也没有特别纠结于发现应该怎么做,而是将发现作为给用户的蛮大价值。

屏幕快照 2015-02-02 11.53.57 AM.png

(三种发现方式都有的豆瓣 FM )

豆列——整个互联网内容的采集和整理

编者注:理解豆列这个 2005 年就已上线的产品需要放在整个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中去看: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积累了海量内容,它的整理和发现就成了一个问题,list 正是顺应这个潮流的产物。其实在豆列之外,已经有创业者看到这个趋势并开发了产品,比如极客公园之前报道过的轻单

极客公园:现在首屏上的内容,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阿北:现在这个机制比较简单,因为 2.0 只是一个开始,2 系列的版本规划还蛮多的,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现在就是勾选几个兴趣标签,然后出现这一类的热点内容,它的内容是算法和人工一起筛选的结果,另外就是你关注的豆列的更新。

极客公园:后面有哪些想法?

阿北:我觉得有四部分:

一个是豆列里面的内容在迅速长大。用户用 App 的时间越长,关注的豆列越多,将有越来越多的内容是豆列里面别的用户的更新,而不是这个标签的热点,这是一个大的变化;

还有一个变化是我们肯定会把个性化推荐放进去。这件事我们自己完全不担心,因为我们做这个东西已经做了十年,并不是特别着急要把这个东西做进去,因为肯定能把它做好;

还有一个变化是兴趣的东西会变细。现在是比较粗犷的,像美食、时尚都是比较粗的,比如你说你喜欢旅行,我也说我喜欢旅行,但我们脑子里想的东西可能会不一样。我们内部有个经典例子:我们会选一个用户,他告诉我们他对汽车没兴趣,但是对特斯拉有兴趣,所以你应该有一个特斯拉的标签让我关注。所以这个就是需要细化的。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现在豆列里的内容只是豆瓣站内内容,以后会有更多外部的内容进来。

极客公园:你说外部的内容会进来是什么意思?

阿北:不是豆瓣上产生的内容,而是外面大家采集的一些内容。比如说用户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好的东西,就可以把它采集进来,这个已经在做了,应该会很快。

极客公园:这样感觉豆瓣是互联网上的一个插件,你在上面看到一个东西,我觉得这个跟我之前建的豆列有关系,就把它加入豆列,是这个意思吗?

阿北:是。

极客公园:这个很有意思,它让我想起 Pinterest,它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将互联网上的图片都重新组织起来。

阿北:对,它关注图片,我们的内容和用法会有点不同。回到豆列,之前它在豆瓣上的用法除了豆列本身,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比如用户自己会列豆瓣的红人列表、最值得关注的人、最好的日记什么的,还有豆瓣的相册,它设计成用户发自己拍的东西,它的用法慢慢变成了用户在其他地方看到好的图片然后把它放进去,这就变成了收集和挑选,其实这就是豆列。用户的书、电影、音乐收藏其实是三个豆列。刚刚提到我们做达罗的时候,基本上达罗的频道跟它很像,只是达罗的频道还在强调是自己创作的内容。

极客公园:豆列并不强调创作?

阿北:豆列其实是组织和发现,是发现一个好东西之后怎么把它再组织起来。它创作的源头是可以是豆瓣上,也可以是别的地方,我觉得这是最大区别。

极客公园:Pinterest 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它运用了瀑布流的形式,让整个用户体验很爽,产品一下就起飞了。

阿北:对,它很方便地去刷图,我觉得是不是要点进去都不一定很重要。但如果豆瓣强调有价值的内容,而且都跟个人兴趣关联很大的话,点进去是很重要的,而不仅是在首页刷的时候好。所以其实还是很不一样的。

极客公园:现在豆列里的内容很多都是篇幅蛮长、有大段文字的文章,你有没有觉得它不太适合在手机上查看?

阿北:是,因为现在豆列里面的内容还是以豆瓣自己为主,要是外部的内容放开的话也许会不一样。对这件事情我觉得现在判断还太早。

另外,内容的传播渠道对内容的创作还是有影响的,创作会不由自主地适应渠道。比如之前的豆瓣用户是在 PC 上写日记,也是坐在电脑前比较安静的时候看一个比较长篇的东西,如果大家都通过豆瓣 App 看内容的话,创作内容的人也会分成几段来写,这些都会慢慢自然地发生。

现在说「豆瓣」就是指「豆瓣 App」

编者注:从各个角度看,现在的豆瓣都是一个「新豆瓣」。这个「新」既是一个仪式性地对过去的告别,也是豆瓣真实经历的变化:移动第一;服务于个人兴趣这个整体而不是几个垂直领域的合集;豆列更强调组织和整理而不是创作,降低用户参与豆瓣的门槛;组织架构上不再按领域分,而汇集在豆瓣 App 之下。

极客公园:2.0 发布时你在博客里写「新豆瓣」,这个「新」怎么理解?

阿北:新豆瓣」的意思不是具体指哪个版本,不是说 1.0 是新豆瓣,或 2.0 是新豆瓣,而是重新改变对豆瓣的定义。

之前对豆瓣最最粗犷的理解是读书、电影、音乐、小组,这个理解在整个大的用户心里面已经停留挺多年,我们想改变这个定义,豆瓣所涉及的范畴是完整的个人兴趣。

另外它不是按照之前的频道甚至功能方式来组织,就像你刚才说的把很多东西打散了重新组织在一起,这是另外一个改变。

还有一个小的蛮重要的含义,新豆瓣其实是 App 为先的,我们现在说的豆瓣就是 App,内部现在就是围绕着 App,这是现在最大团队,差不多占了公司的一半。

极客公园:你对兴趣是怎么定义的?豆瓣想要囊括的兴趣的范围是什么?

阿北:我们强调围绕着个人,对自己有用、有帮助的。天下大事我看着好玩,但未必对我个人是有触动或有帮助。豆瓣围绕个人,我去关注美食是因为我喜欢吃,就是这样。

极客公园:你什么时候决定改变对豆瓣的定义?

阿北:就是在做豆瓣 App 的时候。之前其实也一直想,但在 PC 上比较难,因为 PC 上要有一个彻底的变化其实是蛮困难的。又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做新的东西,试图用新的东西来打开局面,有一年时间就是那样,像后面我们做了达罗、红桃九这些新东西就是出于那样的想法。在豆瓣 App 出来时,明确下来的做法就是重新定义豆瓣。

极客公园:豆瓣 App 跟 PC 上豆瓣什么关系?

阿北:其实在 PC 上豆瓣就是围绕个人兴趣的发现,这件事仍然没有做完,这个过程只走了一半,它还会持续优化。

一个是豆瓣的定义是什么——到整个生活的范畴里去。另外就是围绕个人兴趣——在里面究竟给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是发现还是判断,是决策还是社交,这些问题都是豆瓣之前一直努力的方向,现在是在手机 App 里面率先继续做这件事情。

所以说 App 现在是在前面的,所有新的功能是用 App 做,PC 跟进。另外还有一个时间的差别,App 很快地走,后面大的想做的都做之后,还是会把 App 和网站看成是一个东西——用户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东西,用的东西是一样的,包括手机浏览器。

极客公园:要做新豆瓣一直以来就是个漫长摸索的过程。

阿北:是的。豆瓣是一个边走边发现的过程,除了个人兴趣之外别的,包括之前书影音放在一起的话,整个豆瓣是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里面非功利的那部分。大部分人生活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功利的,但是非功利的东西用现在的话说不是刚需,它很难有一个一夜之间做出来的产品。我觉得豆瓣希望做到和个人兴趣、非功利的价值能够等同起来,这样它虽然难,一旦它形成了,这个事情是足够大的东西。

极客公园:刚需不刚需看对什么人吧。我觉得豆瓣做的好多东西不是直接就一个动作,像吃饭啊、买票啊,而是动作之前的想法,但它之后其实是会影响到动作的,我在豆瓣里看美食相关的内容肯定会影响到我之后吃什么这个动作。

阿北:是这样的,所以它不是简单明确的,而是潜在的。跟发现相关的东西就是这样,很少说我现在有一个需求,我要发现点儿东西,然后坐下来说我要开始发现。个人兴趣不是这样的,你看到了会觉得好,你没看到也不会有强烈的愿望说要去看或者怎么样,所以它的难度在这儿。但我们觉得它从价值和规模上来说都是巨大的,只是它确实比较难,所有它的摸索也会漫长一点。

极客公园:听你这么形容,包括之后你对豆瓣的想法,感觉现在豆瓣确实才走了一半,十年才走了一半,后面也要好多年。

阿北:是这样的。现在互联网公司有两类,一类是在 PC 上已经成型了,它在手机上只需要挪过来或者什么,另外一类它一开始就是移动互联网。豆瓣其实在 PC 上也不觉得自己稳定下来,一直在一个过程之中,逐渐长大。同时在手机上也重新开始,所以这两个东西变成一个过程,边挪边改边完善。我觉得只走了一半,我们现在觉得后面可以更快,App 这个动作还是蛮快的。

极客公园:果然实现你当时在 1.0 发布时的承诺,每两周更新一次。

阿北:是。

极客公园:这是怎么做到的?人这么长时间都是这样一个节奏,突然要让它变得很快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阿北:其实之前做的事情也很多,如果把所有豆瓣做的东西加起来,两周一个更新也是有的,今天图书做了一个新的东西,明天小组做了一个什么东西,但你感觉不到快,是因为特别分散,其实现在就是把它聚焦起来了,这样它就快。

极客公园:像其他产品,比如市集这样的东西,你管的就不是很多了?

阿北:对,我不是每天关注的。现在主要的精力是在豆瓣应用上。

极客公园:现在的工作状态什么样?

阿北:我觉得还挺好,现在蛮愉快的,还是比较繁忙,但是比较平和,比较安静。

极客公园:是因为觉得终于找对了方向?

阿北:我觉得是。在最大的层面是这样,在产品层面还是有很多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大的方向和做事方式是比较明确的,一些问题到最后都会有解。现在节奏也还可以。

还有一个是我自己离产品的距离比较合适。

极客公园:什么意思?

阿北:因为我是 CEO 嘛,之前有一段时间我离产品的距离比较远,当豆瓣有很多产品线的时候,产品都是在各个产品线自己做,我只是 CEO 在宏观上做管理。后来我们在做实验项目时,我自己整个主导一个产品,就像它的产品经理,离产品的距离非常非常近。

我觉得现在还好,现在和豆瓣 App 相关的事情都是我们整个团队在做,但是他们有大的问题或者是阶段性的决策还会找到我,我也会在日常层面上关注参与,所以我觉得这个距离就比较合适,这也是另外一个我觉得状态比较愉快的原因。

原因是现在豆瓣最核心的只有一个产品,之前多个产品线的人都在这个产品里边,全公司都是参与的。


(本文配图由豆瓣提供,如需转载本文必须联系作者<jiyun@geekpark.net>,或极客公园官方微博和微信(ID:geekpark)。)

]]>
豆瓣 CEO 阿北:论产品的简单和复杂 <![CDATA[豆瓣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阿北对产品的简单和复杂有哪些思考?]]> 2015-02-02 04:08:0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6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60 纪云 纪云]]>阿北的豆瓣签名是「less is more」。虽然他说自己不是一个「简单主义者」,但不可否认他倾向于简单的审美观。

放在豆瓣身上,有两个理解层次。一是单个产品身上,豆瓣希望保持简单性,尤其在移动互联网上,比如豆瓣 FM 这个产品最初一段时间的形态。另外则是在整个豆瓣层面,随着时间流逝豆瓣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户构成和每个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豆瓣的解决方案是将他们区隔开来(看看豆瓣的网站,最上面有 10 个标签,每个标签下面又有 5、6 个小标签。)于是在每一个隔间里是相对简单的。

屏幕快照 2015-02-02 11.52.20 AM.png

回头去看,阿北对此评价——「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哪种更适合自己。」事实确实如此,有的产品变复杂了,比如微信,它越来越有用却越来越庞杂;有的产品保持了简单,比如 Twitter , 它仍然是最酷的社交网络产品之一,只是更多人在使用 Facebook 这种大众产品。

新豆瓣正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下面是[极客访谈·对话阿北]的第二部分,「论产品的简单与复杂」。点击阅读系列文章第一篇「阿北的新豆瓣」


以下为极客公园对豆瓣 CEO 阿北的访谈:

极客公园:如果以后互联网的内容都可以以豆列的方式组织起来,豆列本身是一个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产品,为什么不考虑就只做豆列呢?

阿北:我们对产品形态和产品之间的看法慢慢在变成熟,之前有一段时间还比较依赖于有一招制胜,比如用豆列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在则觉得这个产品本身的用法、需求最重要。这些大招可以有,但不一定是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豆列确实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大的东西,但我们觉得事情最终未必会那么简单。因为确实有很多需求它是满足不好的,评分、评论的部分还是蛮重要,还有人跟人之间的用法,豆列本身不是一个社交很强的东西。另外它仍然是仰视——有人能做好豆列,大家去关注。

现在我们会避免指望找到一个关键东西就解决所有问题。我觉得这对初创公司来说 OK,因为它需要一个非常尖锐的驱动性的东西带来突破,但豆瓣是一个已经有足够大规模的产品,我们对一招的东西依赖性越来越小,并不是说有一个新的功能就定义了新的产品。我们现在更多还是希望在更大规模的用户上持续实现价值,满足他们的需求。

极客公园:我记得你以前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说过,不将豆瓣放在一个 App 里是因为网站的豆瓣实在是太复杂了。

阿北:也可以简化。比如现在网站上有一个横条,上面有各个频道,比如读书、电影、音乐、同城、小组、东西……如果说豆瓣的服务是围绕着兴趣发现,那上面为什么不能有家居、旅行,但如果上面有二、三十个肯定是不对的。所以需要一个形式来包含这些内容,比如就可以将这些内容通过豆列组织起来。2.0 之前在 PC 上的豆列还是分类型的,图书是图书豆列、电影是电影豆列,2.0 的第一件事是把它打开了。

极客公园:之前豆瓣分频道,每个频道都是自成一体的感觉,比如豆列这个例子,图书豆列只能加书,电影豆列只能加电影,现在是整个把它打散重新组织。

阿北:是这样,你说的很对,这就是 App 里面在做的事情。

极客公园:回头看豆瓣的历史,豆列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阿北:我觉得是。以前发现和内容创作之间是分开的,好的内容是少数人有时间、精力、能力去做,多数人比较少做,但是发现的需求大家都有,但是参与能力非常弱,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转播。

豆列的变化其实是让更多人能参与到发现中,跟社会化的用法一起拉近人的距离。就是说我发现了一个东西,马上把结果放到豆列里,放进去之后如果别人关注我的话,就可以得到,更多人直接把发现跟社会化变成一个东西了。

屏幕快照 2015-02-02 11.49.50 AM.png

极客公园:现在对用户来说门槛低了很多?

阿北:对,是这样的,我帮别人发现这件事情的门槛一下低了很多,反过来发现的渠道也一下多了很多。之前你在广播里刚好关注了一个生产力极强的人,你看到豆瓣的内容就特别棒,要是还没发现的话,你除了看热点内容之外不知道有这么多好内容。

极客公园:所以之前豆瓣改版老用户就很有意见,因为老用户一般都已经关注到了那些人,那内容就够用了,他们不觉得需要首页的个性化推荐那些东西。

阿北:对,但更多人是用的,可能有几十倍于你说的这样的人。所以后来我们为什么把广播搬进来,因为像老用户这样通过别人发现内容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这其实非常理想,我们不应该再去试图改变这个东西,广播就搬进来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更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关注到合适的人,对他来说就不能通过别的人发现好的内容,所以得有豆列这些东西服务他们。

极客公园:所以现在豆瓣 App 希望同时都满足这些不同用户的需求。

阿北:App 虽然继承了很多豆瓣之前的东西,但毕竟是从头来做,它的好处是我们做豆列这种东西时用户不会感觉是一个巨大改版,之前在 PC 上把广播挪到后面、挪到首页都是大的改版。总的来说做新的东西容易一些,但豆瓣这个 App 本身就是面对最多人的。为什么广播挪进来这个事情要到 2.2 才做?因为最早确实是关注最多人需要什么。

极客公园:在 App 上做比在 PC 上动刀子包袱会小很多。

阿北:挨骂会少很多。所以我们现在觉得还是尊重广播的用户,但不一定会把它放在首页上,因为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开始用这个东西,广播不是一个一上来新用户就能用得起来的东西。

极客公园:以后会不会在 App 上出现 PC 的这种情况,每个人用的都不一样。

阿北:如果是两大波人都分别用不一样的东西,然后互相不打扰,两个东西在一个 APP 里面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就是会稍微复杂一些。手机上其实切换蛮方便的,比在浏览器上方便很多,因为点一下就到里面去了。

极客公园:现在手机的用户哪些是 PC 上过来的?还有多少是新用户?

阿北:就豆瓣 App 来说,我觉得用户是逐渐迁移。如果从数量上说,整个豆瓣现在的使用量放在一起看的话最大的是在 PC 上,其次是在手机的浏览器上,然后是 App。从人数上来说是手机浏览器上的快接近 PC 上的了。这三个数量的差距在逐渐减小。

极客公园:你知道他们用手机浏览器主要是干嘛?

阿北:看东西为主。小组、图书电影音乐,还有评分。我觉得是逐渐迁移的过程吧,只是说现在豆瓣 App 里面很多东西还没有对应,所以很多用户是愿意迁移过来,但是现在的用法里边还没有,所以这个是逐步在做的,现在图书、电影已经可以了,2.2 的版本广播会加进来。(2.2 版 Android 版已发布,这里下载。)

极客公园: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家用豆瓣的原因太不一样了。

阿北:是这样。这也是跟做 1.0 时预期不同的地方,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想法要把豆瓣里面其他 App 的用法并起来,当时是取决于它在豆瓣 App 里是不是主要用法,现在还蛮明确,之前主要的用法其实都要进来,哪怕阶段性复杂一些,后面可以慢慢简化,但还是要有延续性。

极客公园:这跟你之前的想法不太一样。之前豆瓣出了那么多应用,因为你觉得要把不同人群分开,不能放在一个应用里。

阿北:这其实是一个蛮大的变化,确实是这样。以前觉得产品形态是第一位的东西,现在不是这样认为的。

极客公园:以前觉得产品形态是最重要的?

阿北:我觉得没有明确的这样想,但我们做的方式是每当想有一个新的东西要做,就想到要先做一个新的用法,或者新的形态,新的产品。现在我们对产品的理解比这个要成熟一些,我不能说它是对的,可能没有对错,更适合现在的豆瓣。

就说产品本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品的用法是这样,它能覆盖一些需求,能给到用户一些价值。在这些需求、价值里有一些能做到,有一些做不到。反过来,我要去覆盖一个细分的价值,也许能找到跟它最近的产品形态,但不是最适合它的形态,最后一定是在中间有一个折中。

你要么坚持形态的简单,比如说 Twitter,它是美国社交应用中这些年变化最小的,也是最简单的,但它现在落后了,它从第二做到第五。其实一个形态能覆盖的用法有限,如果你要把一个用法的价值和需求彻底满足的话,就需要多个形态放在一起,但是那会让你的产品变得复杂,最后永远是一个平衡。

在一个规模还比较小的创业公司里,如果它是一个创新公司的话,还是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非常能打动人、非常简单明确的用法来启动它的增长,但如果你的服务到了上亿用户的规模,后面其实越来越重要的是满足一个很大的需求,就是持续给到用户的价值是什么,这里面其实越来越需要覆盖整个东西,你的产品形态就没办法保持非常简单了,所以这就是有一个取舍的问题。至少在国内市场里面你会发现平台量级的产品会变得很复杂,你看微信现在多复杂。你还记得秘密吗?非常简单,如果后面它不及时把用法丰富起来,也很难走第二步的。

我们还是希望保持简单的。在别的服务进来之后,2.0 可能有段时间用法比较多,会比较复杂。当然我们希望能简化的时候可以尽量简化,但现在我不是一个简单的原教旨主义者。

极客公园:以前是吗?

阿北:以前也不是,就是有一个倾向吧,我觉得简单是好的,但是最后更重要的还是需求和价值。经常有人认为一个产品达到一定的程度需要商业化,所以变复杂,还真不是这样。你的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往前走的话其实很难在之前的主用法之上继续把它变得更好。

你看豆瓣 FM,最简单的方式应该是私人兆赫解决所有的问题,后面有一个超级聪明的算法,只要你打开,就能猜到你现在想听什么歌,然后就放给你。但是你会发现它到一定程度后有更多用户进来的时候,这个事情其实是做不到的。如果你觉得收听这个用法很重要的话,你希望服务更多人,那代价就是需要一个公共兆赫,甚至需要一些节目、歌单这些东西。

极客公园:我觉得人在用一个产品的时候,也不会说我就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然后就选择那个产品,其实很多需求是联系在一起的。

阿北: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对 1.0 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个查评分评论的地方,你来吧,你什么都可以查到,非常简单。你发现特别特别多的用户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发现评论不好,那你告诉我该看什么?这就需要一个发现的东西;另外一个问题是来查评分本质上是想我现在看点什么?所以即使把评分评论做好了,也得把发现做好。你要把发现做好,就得把社会化做好。所以这时候已经不是很简单了。

极客公园:有用户查了评分后觉得不错,「我想看,接下来我还能干什么?」自然就会出现一些商业化的可能,这方面你有什么样的考虑?

阿北:商业化相关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但它不是全公司现在最关注的事情。除了之前已经做好的事情之外,现在主要的一个新尝试是「市集」,这是商业团队做的事。

极客公园:怎么定义这个产品?

阿北:现在真的是在一个尝试的阶段,大的方向确实在做跟电商相关的部分,——给大家一个平台,把东西放在这里卖,但具体做法会差别很大:谁来卖,怎么卖,流量入口是什么,都会不一样。

极客公园:跟现在已经有的电商模式,比如淘宝的差别是什么?

阿北:它在豆瓣后面,这是最大的区别。虽然它从内部组织来说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但毕竟是豆瓣的一部分,用户是先上豆瓣,在豆瓣上看到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区别。它是豆瓣商业模式的一个尝试,不是一个新的产品,或者说新的方向。

极客公园:所以场景是用户在信息流里看到一个商品的信息,这个商品刚好市集里有,那就可以直接点过去买了,是这样吗?

阿北:是这样,现在也是啊,现在你在整个豆瓣里会发现不同的东西,然后就要行动,不过动作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后续动作。

如果是电影的话,是可以点到视频网站或别的地方直接看;如果是一个商品,你可以点过去买,这里面现在已经有一些交易是通过豆瓣做的,比如说活动的票其实是可以豆瓣上买,电影票现在还没有做进豆瓣 App 来,但豆瓣并不是自己来直接卖电影票,还是卖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一个市集的模式了;书也可以到它的主页上买,如果是电子书,可以在豆瓣自己的阅读上阅读的。

已经陆续是这样了,一般商品的交易在豆瓣一直是没有的,市集只是在填补这个,最后所有在豆瓣里面发现的东西是不是都要到一个市集里面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变成电商或者是淘宝了,这不是我们想做的。有一部分交易是在豆瓣上产生的,这样我们在商业模式上可以走得更深一些,而不是简单的点过去。

极客公园:你说更深一些其实也不是那么深,比如说电影票。

阿北:对,之前豆瓣电影自己做服务时是更深的时候,现在就比较浅了,那块是别人在做,我们是对接。

极客公园:那像更深的模式,在有些服务里可以有,有些就不适合,可以这样说吗?

阿北:是的,豆瓣是做用户服务的以产品为主的公司,我先把我要做的服务做好,比如说我现在是做发现也好,做个人兴趣也好,或者是做生活相关的内容也好,这个是用户服务,是第一考虑的问题。其中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可大可小,我不会因为一个商业模式改变我的产品定位,或者用商业模式来定义产品应该怎么做。这是豆瓣与淘宝、唯品会的本质区别。对用户来说也是这样,他们来豆瓣不是为了买东西,虽然他看到好的东西可能会买,这后面的过程有些豆瓣参与,有些不参与。

极客公园:哪些参与,哪些不参与,以什么方式参与,这在不同的服务上是不一样的,是吗?

阿北:对,比如音乐上,豆瓣 App 下面的音乐频道要不要做成一个收听服务?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我们对音乐收听的理解是边听边发现,所以更适合豆瓣 FM。

极客公园:豆瓣 App 跟豆瓣已经有的应用,尤其是像 FM 这些已经有的蛮好的应用,它们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阿北:我们现在陆续是把之前的应用合并进来,现在做的是这个事情,现在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一步一步来看。

比如说像刚才那个例子,FM 应该是一个单独的东西,所以 FM 应该是不会合并进来的,但我不能保证,别的 App 是不是也是这样,是要具体看的。

极客公园:大家会把豆瓣跟类似的产品比较,比如说将豆瓣电影跟猫眼电影来比较。大家一开始对猫眼电影的理由很明确,就是去订票,但像你说的,一个产品一开始给你的很简单,后来会不断加东西,它现在加的就是社区和评论,它其实是希望用户也会去那里看最近有什么电影上映和电影评分,而这其实是大家一开始去豆瓣的原因,在你看来,这样两个产品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阿北:在一个垂直领域里面大家会觉得这个事情是不是殊途同归?有可能,但是这个问题对豆瓣不太重要,我们不把自己跟猫眼或者别的类似服务放在一起看。

因为电影我们现在也不认为它是一个垂直的东西,在豆瓣里只是个人兴趣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整个出发点会不一样。你今天感兴趣的是电影,明天要关注减肥,所以整个围绕个人兴趣。豆瓣不是几个垂直服务的组合,你看豆瓣 2.0 发现 Tag 里边图书电影音乐与美食、旅行等都是不同兴趣的东西,是围绕着个人兴趣的一个整体,我们现在把它定位为生活趣味。


(如需转载本文必须联系作者<jiyun@geekpark.net>,或极客公园官方微博和微信(ID:geekpark)。)

]]>
Explorer :降落在明斯克航母上的无人机 <![CDATA[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退潮」之后,消费级的无人机有很能会成为 2015 年智能硬件的下一个「引爆点」,让我们来看看 Explorer 是怎么做的。]]> 2015-02-02 03:55:0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56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56 Rubberso Rubberso]]>二月的第一天,深圳的明斯克航母上尤为热闹。

5.png

几架无人机整齐地停在航母的甲板上,这不是要拍军事电影,而是无人机新品 Explorer 正准备举办发布会。Explorer 来自于深圳零度(ZERO),它是由雷柏科技投资控股,与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共同成立的最新消费级无人机品牌。

IMG_1194_meitu_1.png

强强联合

熟悉无人机的极客一定知道零度智控这个品牌,它成立于 2007 年,是一家同时掌握了固定翼、多旋翼和直升机三种主流无人机机型飞行控制技术的无人机公司,在云台、相机、图传等相关技术方面均有深厚积淀。 2010 年玉树地震时,零度智控曾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无人机航测支持。

IMG_1128_meitu_2.png

而雷柏更不用多说,在消费级产品上已经耕耘多年,拥有完备的供应链。而从早期为人所熟知的键鼠,到最近在智能家居、在线音乐、游戏、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投入,雷柏的智能设备产业链也趋于完整。

零度智控在专业无人机领域拥有 8 年的技术积淀,而雷柏在消费级产品上驾轻就熟,两者强强联合会给无人机市场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东西呢?

「到手即飞」

Explorer 采用了菱形机身切割,科技感很强,相比起专业无人机那种「高冷」的感觉会更亲民一些。显然对于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无人机来说,这种外观更容易让用户喜爱和接受。

1.png

作为一款定位消费级的无人机, Explorer 号称「到手即飞」,它具备一键起飞/降落/返航、失联自动返航这些必不可少的功能,同时支持初、中、高三级操作模式。级别越高无人机对于用户的干预程度越小,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不断熟悉操纵过程,最终完全掌控自己的无人机。

在现场体验环节中,很多没有飞过无人机的朋友在初级模式下可以很快速地上手;而根据现场专业「飞友」反馈,在高级模式下, Explorer 的操控感觉不错,灵活且不失精准。

6.png

Explorer 遥控器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这也是雷柏的强项。背部弧度与 Xbox One 手柄相似,非常易于把持,顶部的手机支架可随意调节以适应不同屏幕大小的手机。对了,这个手柄还可以直接竖立放置在地面上,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

3.png

值得一提的是, Explorer 是目前市场上第一款模块化无人机:它的机体、螺旋桨、云台、电池、相机等部件均为模块化设计,好处是可实现快速拆装及更换。

作为一款消费级无人机产品,模块化的设计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和维修成本,并且携带起来也更为便捷。

4.png

它能用来干什么?

虽然无人机早已经用于了遥感监测、森林减灾和农林防护等领域;但目前来说,消费级的无人机主要承担休闲娱乐和拍照的任务。

休闲娱乐就不用说了,可以说每个男人都有「遥控设备」的情节,从遥控汽车到遥控飞机,现在又有了无人机这个新「玩具」。而在拍照方面,Explorer 还有一些值得分享的功能。

IMG_1157_meitu_3.png

自拍杆的长度是有限的,而无人机的视角是无限的。

Explorer 支持 360 度环绕自拍,而「FOLLOW ME」的功能可以让无人机按照规划好的线路自主航拍,未来甚至可以实现自动跟拍的功能。

IMG_1171_meitu_4.png

当然对于无人机来说,光拍的远不行,还要拍的稳画面才能好看。 Explorer  搭载了来自零度智控的高精度的三轴陀螺稳定云台,可以主动抵消飞行时的抖动,从而带来优异的画质表现。

2.png

目前 Explorer 共有三个型号,对应的价格也不同:Explorer 售价 3199 元,不带相机;Explore vision 与 pro 售价均为 5999 元,但 vision 搭载自带相机,pro 则支持 GoPro Hero 4。

雷柏还承诺将会提供 48 小时维修承诺,用户购买的无人机产品如果出现问题,48 小时内将会提供新机。Explorer 将在 2 月 5 日零点开始预订,出货时间为 2015 年 3 月。需要提醒的是,参与提前的用户还可以获得 500--1000 元零度劵。

下一个「引爆点」

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退潮」之后,消费级无人机有很能会成为 2015 年智能硬件的下一个「引爆点」。

或许在许多「飞友」心中,某些品牌在专业领域会继续独领风骚;但在 3000~6000 元档, 随着更多像 Explorer 这类无人机的加入,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将越来越多,不论是对于用户还是整个无人机市场都是一件好事。

相信 2015 年的天空一定会热闹起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新鲜有趣的酷产品,免费获创新硬件的使用机会,欢迎关注「极客之选」微信帐号。

极客之选--微信.png

]]>
网速重新定义,低于 25M 不再叫宽带| 极客早知道 2015 年 2 月 2 日 <![CDATA[网速低于 25M 不再叫宽带,阿里网商银行预计 5 月份开张,涅磐重生 海盗湾重新上线, Project Tango 正式进入消费级研发,历时 4 年玩家在《Minecraft》中还原《权力的游戏》场景。]]> 2015-02-01 23:42:0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57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57 hsy505 hsy505]]> 网速低于 25M 不再叫宽带

来自 网易科技

29 日,美国通信监管机构——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以 3 比 2 的票数,将宽带定义为下载速度至少达到每秒 25 兆比特的互联网服务。相比之下,此前宽带的定义为每秒 4 兆比特。

点评:看来,我们在拖世界人民的后腿。

阿里网商银行预计 5 月份开张

来自 新浪科技

阿里网商银行主要提供具备网络特色、适于网络操作、结构相对简单的金融服务及产品,银行将不设任何物理网点,是一家纯网络运营的云端银行,而且只做小存 (不超过 20 万元) 和小贷 (不超过 500 万元)。

「预计今年 3 月份向监管部门提交验收报告,争取在今年 5 月份-6 月份开始营业。」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表示。

点评:阿里在下一盘好大的棋。

涅磐重生 海盗湾重新上线

来自 CnBeta

在被瑞典当局关闭 7 周之后,海盗湾网站已经重新上线,以熟悉的 thepiratebay.se 域名继续运行,并且数据丢失情况并不严重。海盗湾主页目前用凤凰取代了海盗旗,代表海盗湾网站涅磐重生。

瑞典当局在去年 12 月袭击了斯德哥尔摩附近一座抗核爆的数据中心,查抄了 thepiratebay.se 服务器。

Project Tango 正式进入消费级研发

来自 腾讯科技:

谷歌官方宣布, Project Tango 团队在经过了两年研发之后,取得了许多技术上的进展,该团队将离开 ATAP(先进技术和项目部门),转移到谷歌公司常规业务旗下。

伴随着此次业务团队的重组,未来 Project Tango 的临时性名称或许会消失,被新的品牌所取代。

点评:想象一下未来有了 Tango 智能手机,用户只需要在房间里走几圈,就可以绘制出室内地图,购买家具。

历时 4 年玩家在《Minecraft》中还原《权力的游戏》场景

来自 cnBeta:

2012 年,当时仅仅只有 7 位玩家参加了《权力的游戏》场景设计制作。时间飞逝,参与到这个庞大作品的粉丝已经增加到了 125 个,他们通过积极地合作,共同打造维斯特洛大陆中的城市、城堡和风景。

项目负责人 Jacob Granberry 告诉媒体,他们开发了一个自定义的启动程序,将把 WesterosBlocks mod 加入到游戏中,这个 mod 包含了 50 款全新的自定义砖块和特殊的高清材质包。

「我们用全新的材质重新绘制了地图,一些过去制作的旧建筑现在被翻新得更大、更好、更逼真。还记得当时我们展示的 Kings Landing 吗?我们现在已经重新制作了整个城市。」 Jacob Granberry 表示他们很有可能会继续制作《权力的游戏》中的其他大陆。

点评:现在你终于明白了该作品为什么制作了 4 年之久。

]]>
【极客周刊】斗转星移,群星永不消逝 <![CDATA[一周一次的极客周刊,为您盘点一周以来极客公园报道的各大事件。]]> 2015-02-01 03:14:00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54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2254 lydiaxin lydiaxin]]>人的一生可以走过多少土地?

英国文豪,语言学家托尔金的答案是一个史诗般奇幻的中土大陆。他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描绘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用「隐约的方式反映出道德与宗教上的真理(或错误)。」

他曾用一首诗表明心迹:

Though here at journey's end I lie

In darkness buried deep

Beyond all towers strong and high

Beyond all mountains steep

Above all shadows rides the Sun

And stars for ever dwell

I will not say the day is done

Nor bid the stars farewell

(旅途尽头,我葬身黑暗,周围万塔林立,群山陡峭,我说这白昼仍未终结,群星也永不消逝)

专注的耕耘让他收获无限。

专注可以获得什么呢?

本周极客公园关注了一些专注认真的产品和创业者,比如,乐纯就通过在配方,生产流程和受众参与等方面改进,力图做一盒好酸奶。 为了研发出更好的酸奶,三个月时间发起人「喃猫」一个人消耗掉四百多罐试验品,不断地请美食圈的好友来试吃,持续调整配方和工艺。

还有上线半小时就获得 Kickstarter 编辑推荐和 New&Noteworthy 奖的音乐音箱设备Sugr Cube ,这款无线音箱在外形仿效了音乐 App 的图标,支持体感控制的功能,轻拍一下切换播放/暂停,轻拍两下分享,左右倾斜切换上下曲,除此之外还拥有智能闹钟,放松助眠等多种实用有趣的小功能。

在《十万个冷笑话》即将下线之际,我们回顾了这部现象级动漫产品的诞生记,,我们专访了《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的创作团队,尽管国产动漫电影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以小投入,大产出收获了商业上的成功,但在导演卢恒宇看来,电影成了,他对不起观众。《十万个冷笑话》暴露了国产动漫电影的不成熟和业界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实中国业界大部分人是这样,心没在创作上面,沉不下来,而且爱拿「大环境就这样儿」做借口。”

本周有什么新鲜事儿

除了产品,本周在业界发生的一些新闻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周三,魅族发布了 699 元的魅蓝手机,并正式宣布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发布了 RyFit 云悦智能体质分析仪、X-Light Plus 智能灯泡两款智能家居设备。

在智能家居战略上,魅族选择了开放的态度。携手海尔 UHome 推出多款智能设备的同时,魅族还联手阿里智能云推出 AirDog 空气净化器。过去的一段时间,魅族与百余家厂商合作,接入超过 100 款产品,

在后期的圆桌讨论中,魅族也表示,魅族想要打造智能家居生态的「共和国」。真正的智能家居需要三者都出一份力,需要魅族开放系统,需要海尔做更多的设备连接,需要阿里通过数据算法让设备更智能。

摩托罗拉也在本周发布了国行版的 Moto X ,Moto G 和 Moto X Pro 三款新机,主打个性化的摩托罗拉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国产手机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仍然需要时间来证明。

离我们每个人最近的新闻莫过于朋友圈内的广告了,朋友圈内的广告以类似朋友的原创内容形式进行展现, 按照 CPM(展现次数)进行付费,朋友圈广告在 6 小时后无互动,会自动从用户 timeline 消失,若有互动则不消失。广告 7 天有效,单个用户 48 小时内只推送一条广告。

我们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广告主宝马中国,宝马中国从去年 11 月就开始和微信团队沟通广告投放事宜。他们和其他众多品牌商一同向微信提交创意提案,经过多轮筛选后才从中获胜,赢得朋友圈广告的首次展示机会。

广告上线后的 3 小时 15 分钟里,他们至少能够获得 3000 万次品牌曝光,而实际产生的长尾效果远超于此,可能总曝光量会超过 1 亿次。这是因为除了在朋友圈信息流的直接呈现,还有大量的间接展示来自于朋友圈的截图分享,以及对原始广告中的 H5 页面的转发分享。

以上只是盘点,如果你对原文有兴趣,不妨点击链接进一步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