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摆平”人、事、钱,才能做聪明的创业者。
开始创业之前,可能我们每天都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想法,杰出的创意,技术的突破,创业似乎是一件很酷、很创新、很完美的事情。
但是如果真的要从一个想法变成一家公司,从一家公司变成一个可以去上市的团体,创始人在这个过程中唯一避不开的,或者说必须要面对的就是一些重要的法律问题。
据此,快法务联合创始人徐其斌在极客公园「未来企业公开课上」,对创业当中所遇到的「人、事、钱」等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1「股权」与「控制」
股权大家会想到什么?控制!
对公司团队来说,股权意味着公司有没有唯一的声音,唯一的老大。在创业的过程中,或者在一个企业的经营过程当中,很少存在绝对的对与错,更多的是往哪个方向走。我们是通过 A 的方案不断地往前走,达到我们的目标,还是通过 B 的方案。最可怕的不是选择 A 或者是 B,而是在 A 和 B 当中不断反复和重复,最后造成了整个项目的失败。
有 10% 到 20% 左右的创业公司,项目失败并不是因为公司本身,而是因为内部决策过程出现问题。
公司的「控制」一般定义到三类人。第一是创始人、创始团队、联合创始人、最初的核心伙伴。第二是员工,员工会有期权、股权的激励方案。最后是投资人。
对于初创团队的合伙人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老大,这个老大至少要占到公司的股权 50% 以上。然后会有一个技术合伙人、产品合伙人、设计合伙人、市场合伙人,这样类型的合伙人会占 10% 到 20% 之间。50% 和 10%、20% 之间的比例决定了谁是老大。
员工方面,给 1% 的股权或者是 0.5% 的股权作为激励。这里有一个概念——期权,实际在中国期权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相对于美国的海外市场的概念。在中国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受限制的股权。我们一般会推荐初创团队在前期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初期的员工我们希望他能得到物质上的回报,并且是在法律上有一个非常安全的保障,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希望他介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所以我作为创始人或者是联合创始人,会带持我下面 0.5% 到 1% 员工的股权,然后他跟我签这样的协议,得到法律上的安全性,同时所有的表决决策都在核心团队当中,在未来公司出现一些重大转折点、重大争议点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股权过于分散导致无法控制的情况。
2 投资过程中的控制
首先来看一个标准的投融资过程,分七个阶段
投融资的本质是企业获得运转资金的方法。相比股权投资来说,银行借贷、抵押贷款等其他方式,股权融资不能说成本最低,但对于创始团队来说风险性最小。
第一,确定我愿意出多少比例,这个比例影响着你对公司的控制,比如说我在天使轮出让 30% 的股权,在我们看来这就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很有可能导致你在 A 轮或者是 B 轮的时候,这个公司就不是你的了。你没有 51% 以上的股权,这个公司已经不受你的完全控制了。
第二,确认公司估值,我想出 10%,我想把估值估三千万或者是五千万,这个靠什么确定呢?这个价值更多来源于横向市场对比,市场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但是对于投资人和融资的圈子来说,存在一个均价,大部分天使轮的融资在一千万到三千万左右人民币估值。如果说你觉得公司非常靠谱,同时需要快速完成融资这件事情的话,非常推荐使用 FA ,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少你在过程中无效的时间浪费。
找到投资人,确定了估值,后面就开始了第一轮的斗争,就是最后投融资协议的核心条款清单。
在前期的过程当中,其实已经把最后的投融资完整条款的核心内容确定完毕了,大家不要认为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简简单单认为先跟他签了,到最后我在最终的投融资协议当中去讨论。如果说你的项目非常棒,可以,但是如果说你的项目并不是那么厉害,请在最初就表现得非常专业。
有创业者跟一个投资人签了,之后完成了六个月的 VIE 搭建,很多投资人重点关心你在这个过程中的结果,如果说你这个结果做得非常好,或者是达到了他们的预期,这个项目是稳定的。如果说你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重大的失误或者是变化,很有可能他们在最终跟你签投资协议的时候会放弃。
签完投资协议了,做股东变更,接受融资,这样的一次股权融资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 DD,大家知道 DD 的简称就是背景竞调。在天使轮的时候就会非常简单,可能一些创业者会讲,我在前期是一个初创团队,可能我的资金很混乱,我的账目很混乱。投资人比你还清楚这件事情。所以在这个投资的过程当中,或者说在融资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表现真实,千万不要夸大自己的数据,投资人自己会有清晰的判断。
投资过程中的「控制」。投资过程中的控制,相比于合伙人、员工来看,投资人其实是一个外来者,很多投资人会寻求在投资过程中的控制权或者是影响权,比如说一些传统的小基金,会要求占 51% 以上的额,或者说需要很多的一票否决权,甚至比如说你的这个公司动用十万人民币以上的资金,都需要投资人董事的同意和认可。
有 3 个很重要的数字。第一,股东获得投票权,你要清楚,在中国的法律中有三个数字,第一个是 51%,这个可能大家都知道,你占据半数以上的股东会的投票权,说明你对这个公司的控制是在一个非常好的节奏当中。第二个是 66%,51% 只是绝大部分的事情,并不是说你能完全控制这个公司,如果说你一个创始团队在前期能够有 66% 以上的投票权,那意味着你对这个公司几乎是完全控制的。相对来说还有一个 33%,33% 是跟 66% 相对应的,如果说你有 34%、35% 以上的投票权,另外的大股东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需要考虑你的,但是如果你所掌握的股东权在 30% 以下了,基本上可以认为在这个公司你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因为有 A 轮、B 轮、C 轮甚至是 D 轮,在每一轮融资的过程中,再加上期权持等等,创始人的股票和所在比例势必会降到 51%。
在这里有几个小的提醒。第一如果说你是一家做了 VIE 架构的公司,并且你的公司非常非常厉害,你在投资人沟通当中有非常强的地位,你可以在 A 轮之后考虑一个东西,叫做 AB 股。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最终选择在美国上市而不是香港的一个核心原因。什么是 AB 股?简单可以理解为叫同股不同权,比如说我占这个公司 10% 的股份,但我可以有它 50%、80% 以上的股票权。如果是同股同权,如果我有 10% 股份,我只能拥有 10% 的股票权。
第二,叫做一致性行动协议,比如说我这个公司有很多的合伙人,可能前期有四个,每个人的股权都拥有一定的比例。非常建议你们在第一轮融资开始之前就谈明白这个事情,把你们所有的投票权给到我,我来代你们行使,我来代你们控制这个公司。在过程当中你们可以保障你们的利益,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只有一个声音。
说完股东投票权,下面两个可能相对比较简单一点,董事会席位,一般的标准协议当中会有这样一个条款,每进入一名投资人董事,都需要进入一名创始人董事。董事会是什么样的行为呢?是一个基数的表决席,在这个表决的会议当中靠举手,举手的人数超过对方,你就有控制权。重大的事项否决权,据谣传,在中国的一些特别大的公司里面,一般有一些 CEO 是拥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的。
3 企业的税收政策的逻辑
中国所有企业类型的税都是流转税,都是基于企业在成本和收入之间的差额收取你的税收。国家说你这个企业今年盈利了一百万,怎么知道你盈利了一百万了呢?国家发明了另外一套体系,就是发票体系,在海外的大部分国家,其实已经都不存在纸制发票的要求了,任何一家公司的账、小票、收据都是可以作为入账凭证的,甚至在美国几乎都不太存在咱们现在说的代理记账的这种会计的概念,他们的会计是事务所,更多协助企业的报表进行分析,包括企业在现金的过程当中进行管理和问题的解决。
但目前在中国创业,每个月你需要把自己所有的发票整理封包,寄给自己的会计,或者是寄给外面的代理商会计,会计拿到票以后,会帮你查一下,告诉你张总这个票不行,这个票可以,之后他把这个票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装订贴在一起,最后帮你纳税申报。
有两个数据,一个是 3% 到 6%,对于科技类公司,是 3% 到 6% 的增值税,这是在第一阶段,如果你是传统企业的话,这个税是 11% 到 17%。
第二是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是说我今天卖了一笔十万块钱的货出去了,在开票的时候,这十万块钱要乘以 3% 到 6%,这笔税已经交出去了,第二个到每年年终的时候,我来看这一年我一共挣了一百万,这一百万还额外要收 20% 到 25% 的税。
这里面要注意的两个事情,第一如果你是初创企业,如果说你未来要拿融资,你在前期所有的费用支出都最好留好发票,因为对于你后期来说,你的发票肯定是不够的。第二不要去买假发票,如果你只是作为一个个人企业那就无所谓了,如果说你未来要去做一些投融资或者是未来要上市的话,会有一个三年的观察期,在美国可能更严,好像是五年,三到五年里面所有的东西都要拿出来一一比对,如果说中间出现了任何问题,你在前面可能省了十块钱,在后面可能需要二十万、五十万来弥补。
一个比较简单的适合初创企业的财务架构。如果说你是在前期刚开始创业,你找到一个人,一般是 CEO 本身来管钱,记一个简单的流水账就可以了,找一个外部的会计,把每个月的发票给他,他只要给你按时报税,没有税务罚款就很棒了。当你的团队到十到三十人的时候,你需要去找一个出纳,为什么?因为你的事越来越多了,出纳就帮你做一件事情,管钱,前期可以兼行政。
当你的团队到了三十人以上的时候,你就得考虑招一个会计、一个出纳,这样建立初步财务部门的雏形,来帮你们这个企业的财务做一个更好的管理。
你们要注意的是,企业并不会因为钱用完了而死,它会因为现金流断了而死,在前期的话有这样一个出纳团队或者是会计团队,能够帮你把企业的现金流通过每个月的报表给你展现,你去做财务预算或者是后期市场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件事情。
4 必需的商标注册
商标注册有几个风险点。
第一是「十二个月的不确定性」。比如说 8 月 22 日我要注册一个商标,我提交上去了,然后可能明天政府给我一个电子的通知书号,说这个商标可以受理了,然后过六个月我才可以知道在商标局内部审查的时候,这个事过没过。如果说这六个月很幸运,我过去了,他说商标局内部审查通过,没有问题,现在进入公示阶段,那我还要再过六个月,公示让所有的市场方面的人对我这个商标进行质疑。
每年中国公司的注册量大概在两百万左右,去年大概的通过率不足 60%,也就是说可能有十个商标,有四个商标被驳回了,如果是在互联网行业里面,通过率可能不到 40%。
你会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在前期需要考虑到公司这款产品的名字 A 是什么,然后去查询风险性怎么样,如果风险性比较高,你要准备一个当 A 名字不行之后的一个 B 和 C 的名字更换配套方案,都提交上去,可能你一个失败了,两个、三个总有一个能过,最后你在未来十二个月之后把商标注册下来之后,至少有一个会保底,并不会因为商标的失误导致整个后续的过程都一团糟。
商标这个事情上有过很有意思的例子,比如说滴滴打车,滴滴这个商标最后被要求赔八千万,一点儿都不夸张。商标一共就四十五个类,对于互联网公司相关的有九、四十二、三十五,九和四十二类基本上所有能想到的名字已经注册完毕了,比如说像一些特别脍炙人口的各种各样的词,那怎么办?只能想一个更奇怪、更有特色、更有创意的词,这些东西需要在前期花大量的工作和花大量的成本,三十五类是广告。
如果说你是做智能硬件的,特别是做智能手环、智能传感器、智能硬件,一定不要放弃第九类,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子项目叫做传感器,基本上所有跟互联网相关的智能硬件都可以在这个类别里找到对应的称呼。如果说你是招聘类,那就是三十五,游戏和小说是四十一。
已有2条回复我要回复
又是篇大开眼界的好文。话说那家公司其实是等企鹅投了14亿,然后索赔8000万……
呵呵~看来是了解内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