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对于早期尝鲜的极客来说 2000 元起步价的 Apple Watch 运动版是个不错的选择。
体积不大重量刚好
真实的 Apple Watch 比渲染图看起来更小巧,即便是 42 毫米版本(指的是高度),也比 Moto 360 的 46 毫米的直径小,而 42 毫米版本的分辨率为 390x312 像素,在 1.53 英寸的屏幕上像素密度达到了 326ppi,这意味着其也达到了视网膜屏的级别。
戴在手上感觉比常见的石英和机械表轻,Apple Watch 普通版采用的是不锈钢材料,而 Apple Watch 运动版则是阳极氧化铝,能感觉到不锈钢材质稍重。
手感确实很顺滑,切割工艺非常好,例如 Apple Watch 运动版采用的阳极氧化铝表壳都经过细致的加工和抛光,再加以氧化锆微粒喷压,塑造出均匀细腻的质感。
表带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
Apple Watch 提供了 25 种不同材质和配色的表带选择,其中 13 种分别有 38 毫米和 42 毫米两种表盘可以用,如果购买苹果还会在包装袋中赠送两种大小的表带。
如此丰富的选择想必会让讲究搭配的女士看了又看,而就表带而言米兰尼斯的表带售价甚至达到了 1158 元,这无疑成为新的盈利点,我的同事已经准备好为刚下单的 Apple Watch 运动版在淘宝购买一个 18K 金的表链。
由于 Apple Watch 普通版和运动版采用了相同的工业设计,运行着相同的操作系统,强光下色差不明显(主要是银色和深空灰),乍一眼看上去很难分辨。
表带的拆卸确实很巧妙,顶住表背上的按钮,就能侧滑取出表带,或许不同材质之间的表带有所差异,氟橡胶 (Fluororubber) 表带取下时摩擦阻力相对大。
数字表冠和压力感应成为规范
Apple Watch 取消了经典的缩放手势(Pinch),但通过特殊的数字表冠(Digital Crown)和压力感应(Force Touch),成为了这个新载体的使用规范。
表盘界面或许是最典型的使用场景,按压屏幕则进入具体自定义界面,通过数字表冠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调整,每一种表数字表冠滚动后的效果各不相同。
下意识里还是会想尝试双指进行图片放大,还需时间培养习惯。
虽然 Apple Watch 在尽力简化手表上的操作并延续 iPhone 上的体验,但在局部还有些不太合适,例如需要点击左上角图标返回上一级菜单,触发点太小。
滚动选择 App 是 Apple Watch 又一新颖的 UI 界面,更小的图标方便点击和提高屏幕使用率,但从美学的角度考虑,当第三方应用较少时,看起来显得很空旷。
New MacBook 真的薄到没朋友
薄,是 New MacBook 给人的第一印象,用过 MacBook 的用户上手后就能明显感到,配备了 12 寸的视网膜屏合上盖的厚度只有 1.31 厘米,0.92 千克重,而 11 寸的 MacBook Air 重量为 1.08 千克。这是由于苹果只保留了唯一的接口——USB‑C 并重新设计了整体结构。
苹果采用全新的「蝶式」键盘结构代替了以往的「剪刀式」结构,官方解释是「对于如此纤薄的键盘,我们更要减少按键的晃动」。从我们的体验来看这和 Surface 的可拆卸键盘触感类似,由于键程较短使用起来触感反馈不明显,让人缺失了「键盘侠」的快感。
已有2条回复我要回复
买买买买买, 不买没法拔草
有点像啥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