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0cdebfddb83839eb3a8a0072b06369
[核心提示] 在商业世界里有一群人,他们做事情的出发点不是机会的大小、也不是在商业上巨大的成功,而是喜欢。

「好多人说创新创新,好像创新是一种很美好很高大上的事情,其实不是。而是只有创新才能做到生意。」

说这段话的人叫方三文,是财经社区雪球的创始人。4 个月前,这家公司完成 C 轮 4000 万美元融资,估值数亿美元。在成为创业者之前他一直做媒体,曾经先后在《南方周末》和网易新闻工作。他来自科技行业之外,同时还是最具批判性的媒体行业,所以尽管他如今身处科技互联网行业,也总是能一语道破这个行业并不那么「美好」的真相,比如他眼里的「创新」。(他的更多观点请查看:方三文首个深度视频访谈

创新:与其说是一种价值观,不如说是方法论

从来没有那个行业像今天的科技互联网行业一样如此频繁地使用这个词,似乎它是这个行业的专利,也是将这个行业与以往其他所有行业区分开来的特质,当然也因此弥漫出令人向往的理想主义色彩。不过正如方三文微笑着用他带有中国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所指出的,挂在科技行业头顶的「创新」,与其说是一种价值观,不如说是方法论。

「做生意肯定要做出增量,如果去搞存量,首先搞不了多少,而且得罪人。做增量大家才会乐见其成,而做增量就得创新,一定要找出比之前的解决方案更优的方案。」方三文这样解释发生在科技行业的创新,这是一种更聪明的生存策略。

这没什么不好,只是当所有人都抱有同样的目标时(商业上更大的成功),这样的世界有时候会显得单调无趣。好在不全然如此,在商业世界里还有一群人,他们真的将创新作为一种价值观。他们做事情的出发点不是机会的大小、也不是在商业上巨大的成功,而是喜欢。

将创新作为价值观的一群少数派们

当微信、小米、百度等等大公司都在谈「连接」的时候,有一群人他们做了一本叫《离线》的杂志。对,是纸质的杂志,目前还没有电子版。杂志第一期的主题是「游戏」,在这个话题上,当主流商业世界都因为碎片化和浅薄狂欢时(比如手游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他们希望人们捧起杂志,读一篇 1 万字的关于游戏的文章。

「纸媒不行了」,「出版行业日薄西山」,这是很多人对纸质出版物的看法,《离线》主编李婷倾向于从一个更理想主义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她说,「如果你手里的仅是一堆糟粕,那不管是什么媒介,你都无法存活。换句话说,要先做出优质的内容,你才有选择媒介的权利。」

李婷.jpg

(《离线》杂志主编李婷)

2007 年从英国 Lancaster University 社会学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后,李婷一直待在出版行业,并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科技互联网类的出版物。还在译言的时候,她和团队将凯文. 介绍给中国;离开译言去《东西文库》后,她创办了《1024》杂志;她同时还是公版书翻译项目古登堡计划联合发起人,然后是现在的《离线》。

她做的所有事情在理性的商人看来都不是最有商业价值的,但却是现在商业世界稀少而有趣的产品。她正在用《离线》针对今日的阅读做一次试验,它基于给人类在碎片化时代提供深度阅读的价值观,这件事意义重大。无论成功与否,这都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试验。

像李婷这样的少数派在各个行业都有,孟奇就是一位音乐行业的少数派。走进孟奇家里,很难不被客厅里堆满的快递惊到,这些都是他为了制作乐器从网上购买的材料。走进他的工作室,有种走进计算机内部的错觉——墙上、柜子上挂满了电线,无数的绿色芯片……他制作的不是传统声学乐器,而是用电路板做的电子乐器。

孟奇以前在乐队担任键盘手,后来发现市面上已有的乐器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开始自己做,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但最让他感到快乐的还是制作乐器的过程,他喜欢不断尝试不同的东西。孟奇制作了几百种乐器,它们在音乐行业里颇有知名度,购买者是遍布全球的音乐人。他指着桌上一个叫 Squishable 的乐器说,「前不久九寸钉才定了一个」。

屏幕快照 2015-01-12 11.34.44 AM.png(用电路板制作电子乐器的孟奇)

当我们跳出功利的评价体系,不问大小,去看一看商业世界时,会发现有很多像李婷和孟奇那样的人,他们坚持理想、追逐爱好,认为做与众不同的事情、结识志同道合的人也是成功的人生旅程。

这样的人还有画微信表情「小崽子剧场」的脏小白,开湖南米粉店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李明俊做收音机的 50 后极客曾德均一个人拍视频的《一人食》创始人蔡雅妮,神秘而小众的乌云网创始人方小顿,用科技让残障人士发声的艺术家熊超……

1 月 18 日,他们都会来到我们的 GIF2015 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分享与众不同的少数派们的故事。如果你是他们的粉丝,或者也是少数派,过来围观他们吧。点击查看大会完整日程

GIF2015创新方三文离线

已有0条回复我要回复

Default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