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Vocaloid 因为本来具有的原创属性再加之互联网传播的热潮快速聚集了大量人气和创作者。而观众对Vocaloid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推动了Vocaloid创作的协同创作。
咏吟轩是国内知名的 Vocaloid 歌曲原创团队,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上百首 Vocaloid 原创歌曲。在上周,我向咏吟轩的几个成员请教了很多 Vocaloid 的相关问题,感谢他们对本文内容的贡献。
本文是音乐的变革的下篇,前情提要:
音乐的变革(上):Vocaloid 是如何让初音和甩葱歌风靡全球的
大家的歌姬
我们去翻阅初音未来或者是 Gumi 的一些资料可以发现:这些虚拟歌手大多只有些基本的设定——人物的外观形象设计和生日、年龄而完全没有有关人格、性格的设定,甚至虚拟歌手与原声音录制者的关系也被弱化了。用画师“轻切线”的话说就是:“歌姬本身,没有故事,没有属性。”
然而,对于创作者来说,虽然虚拟歌手本身谈不上有魅力,但正是这“没有故事,没有属性”的设定使得创作者的创作没有太多的束缚,可以根据自己作品的词、曲甚至是 PV 塑造自己心中虚拟歌手的人格和感情。
同时,也正是因为官方设定中只含有极少的元素,所以这也使得 Vocaloid 与之前流行的二次创作甚至是同人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因为 Vocaloid 作品和一般的动漫不同,所以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者梗较少,也容易了解。
聚集
电视以及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音乐不仅要重视听觉感受也要开始注重视觉的效果。多媒体这一形式在网络的盛行和 Vocaloid 创作本身的原创性质使得 Vocaloid 聚集了很多原本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如同“轻切线”所说:“有 Vocaloid 之前,乐师的圈子是乐师的,画师的是画师的,歌姬的是歌姬的。现在通过 Vocaloid,人气可以被所有创作者分享。”
Vocaloid 的作品之间又可以通过“Vocaloid”或者是“初音未来”、“洛天依”这样的标签建立起联系的,例如一个听众对一首初音未来的歌曲很满意,那么他除了会去听这位创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外,也会去考虑听更多其他创作者的初音未来作品。而“Vocaloid”和各个虚拟歌手的人气也依赖创作者所做出的努力。
之前所流行的同人文化、二次创作热潮也加快了 Vocaloid 在人气、创作者上的聚集。喜欢游戏的人可能会因为玩了初音未来的游戏而喜欢上初音未来,喜欢 Cosplay 的人可能会因为看到了洛天依的 Cosplay 而开始了解洛天依。这一切都拓宽了 Vocaloid 的粉丝和创作群体。
协同创作的演化
我们可以从下面两首 Vocaloid 热门曲目中看出些许不同。放在前面的【melt】投稿的时间点是在初音未来诞生不到半年的 2007 年 12 月,这也是第 3 首 Vocaloid 传说级曲目(在 niconico 上播放次数达到 100 万次)。而后面的【再教育】则投稿于 12 年 9 月,也是在今年刚刚成为了传说级曲目。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melt】全程只有一个图和歌词字幕,其实这也是在早期 Vocaloid 原创曲目的普遍现象——“一图流”。而【再教育】的 PV 内容则丰富的多,里面用到了大量绘师画的原画,同时 PV 内容也用到了很多特效,现在大部分新投稿的 Vocaloid 都不再是一图流而是音乐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其实随着 Vocaloid 创作的发展,观众的品味也逐渐开始不断提高,对 Vocaloid 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轻切线”提到:“当年点击高的作品,拿到现在可能都会被埋。而想出好的原创作品,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了,因为要有不错的编曲,歌词,图,PV,调教。哪一个太弱,都容易被观众老爷们点×。”
一个人去完成作词、作曲、原绘、调教、PV 的这一系列的内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更何况,如“轻切线”所说:“没有几个人能把所有技能都练到 Lv.5 的。就算能,他把时间专注一个上,就 Lv.6 了。”所以协同创作自然成为了 Vocaloid 创作中的基本方式和 Vocaloid 的一种文化。Chrome 与【tell your world】合作的这个广告实际上就充分展示了 Vocaloid 创作中的协同创作文化。
相关的 Vocaloid 社团也一个一个的成立了。现在只要有自己有一技之长并且对 Vocaloid 的创作有爱就可以投入到 Vocaloid 的创作中了,这大大降低了以前创作的门槛,创作中的每个人都能分享最后成功的快乐。社团这种形式不仅简单的把拥有不同特长的人聚在了一起,也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乐师/调教师“跳蝻”向我说明了一首合作的 Vocaloid 歌曲的流程:“合作通常是乐师发起然后联系各职位。QQ 交流下之类的。因为各有分工,一般不会说同时对一个工程开刀。先有曲子->填词->编伴奏(这同时就可以做曲绘了)->PV。词曲先后也不一定了。大方向就是先有曲子再做视频,做视频的同时曲子还可以修改细节。”
乐师“Ghostfinal”也简单向我介绍了在国内很有知名度的那首《纸飞机》的创作过程:“先完曲子,然后找了'杏花包子'作词,作词完了找了'辰仔'画曲绘,然后再找'佳佳'做 PV,又找了'跳蝻'调教,又找了'369'录吉他。可以一起讨论,也可以自由发挥。纸飞机的分镜是我跟绘师和 PV 师说要画哪些,做哪些镜头的”。
可以想像如果一个创作者如果单独制作或者独自去联系其他有特长的 Vocaloid 创作者有多么不容易,但是社团的诞生使得一切都变的简单了、效率也高了,你可以利用别人的一技之长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像咏吟轩这一社团成立不到 2 年的时间,就发布了上百首 Vocaloid 原创曲目,其中有十余首达到了殿堂级别(播放数大于 10w 的),这一成就在以前个人创作的时期是不可想像的。
协同创作的展望
咏吟轩社团的发起人、词作者'杏花包子'跟我说:“其实咏吟轩成立之初的理念就是协作,创建的初始目标是约稿平台。但是因为 QQ 群这种平台的不透明性,让很多事很难做成,所以才演变成了社团。但是社团内还是一种透明的约稿式的平台,只是范围锁定了而已。”
在日本有“ピアプロ”这样一个约稿平台,每一个环节都是共享的,比如有人写了曲子在网站上共享了,其他人听了感觉很棒,可能就会去写词,然后在这个平台上写了词给曲作者,这整个过程都是透明可见的。对于刚刚投入到 Vocaloid 创作的新人可能不必去加入各个社团,因为联系社团、加入社团、融入社团也是有比较大的成本的;而有经验的创作者也有了和更多人合作的机会。
协同创作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更何况现在大部分社团都是网络社团,社团的成员可能遍布世界各地。我们聊到这个话题时,杏花包子说:“网络协作聊天工具太重要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有的时候也是希望能面对面的交流。比如说我根据曲子的感觉写了一首词,画师根据词画了一幅画,这都是以个人的理解为基础。因为流程是耗时间的,不可能在网络上等你做完所有事情,这时候我如果想在画师绘画的时候观摩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事情就做不到了。”
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些针对 Vocaloid 创作中能满足创作者在沟通、约稿等需求的工具和服务呢?杏花包子说他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就是关于 CGM(消费者生成媒体)协同创作的,他也在开始构思他心目中能满足 Vocaloid 创作者各类需求的协作平台网站。
对于 Vocaloid 协同创作甚至是 CGM 的进一步演化,我们不妨多一分期待。
题图来自:咏吟轩画师“chenny0_0”
已有1条回复我要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