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bd1a23c85d02c173e42c6d4dbb0a6d
[核心提示] 每周互联网产品圈子总会发生很多事,极客公园对此会有很多讨论,这周我们来聊聊小大公司和大公司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上周末极客君全体出动忙活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去了(没有去现场的同学们可以去看看整个大会的精彩回顾),而忙完两天的大会之后,大部分公园的同事都大病一场,极客君也不例外,所以上周很惭愧地跳票了……

而在创新大会的现场,沃兹、李彦宏、李书福、雷军等重量级嘉宾的到来不仅引爆了现场的气氛,更奉献了精彩的演讲。

极客君个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雷军关于小米在扩张中的平衡之道:“我希望小米是一家小公司,我看到大公司就头疼,我们原来做金山时候,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管理特别严格,各种层级、KPI、总结、汇报、规划,等我退休几年以后,重新做公司的时候,我觉得这一类的东西都腻味了。所以我们办了一个不洗脑、不开会,没有 KPI、不需要打卡的公司,我们一年 365 天只开了昨天上午三个小时的会,我最烦开会了。”

大家还说了些什么?对未来互联网趋势有何判断?一起来看看 《2014 GIF 极客经典语录汇总》就知道了!

硬件领域波澜再起

本周四,360 传出消息将继续发力硬件领域,未来会发布一款名为「智键」的新硬件设备:让用户无需点亮手机屏幕即可进入相关应用,一键开启这些功能,让手机防尘塞变成智能工具。360 的硬件免费理论在今年被广泛流传 ,360 随身 wifi 销量一次又一次的冲高给了 360 莫大的信心,再加上去年 10 月低调推出的智能硬件曝光平台「奇酷网」,360 穿上了硬件公司队服变道与各类众筹网站上的创业团队们开始赛跑。

《Kickstarter 能否跑得比 360 快》中,我们看到了 2 个有趣的趋势:大公司创新的速度加快,并且他们的资源整合能力更强。大公司的创新并不一定灵活或者具有革命性,但如果能将参差不齐的「微创新」提升到一个稳定的量级则非常惊人,在创业公司追求调性的同时,这批创意库的第二批或第三批产品或许已经超越了小公司的个人智慧。

「智能防尘器」的概念最早应归功于美国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的 pressy,而在国内则是去年十二月出现在「点名时间」的「快按钮」。

「快按钮」在 360 宣布将要发布「智键」时瞬间爆红,原本并不为公众所知的创业团队也走到了台前,针对「快按钮」的未来写了《快按钮众筹后的一封信》

对于一个新兴领域的初创公司来说,3BAT 等巨头们对这个新兴领域感兴趣简直就是最不愿意面对的场景,因为这将不再是一场创意的竞争,而仅剩下与时间赛跑。

曾经的小公司

本周最震撼的事情应该就是豌豆荚完成了 B 轮融资,而融资的金额令人乍舌——1.2亿美元。让我们看看《豌豆荚融资1.2亿美金 孙正义为什么买单》

1.2 亿美金的价格创下了 2013 年互联网公司非并购类融资金额的新高,甚至超过了今年一些互联网公司赴美 IPO 的募资金额,豌豆荚事实上的估值也一举进入十亿美金俱乐部,而为这一大手笔融资买单的是软银董事长孙正义。

孙正义的投资风格向来大手笔,看中趋势和格局,追求十倍以上回报率,阿里巴巴就是其代表作。据说在与王俊煜会面十五分钟内孙正义就做出了投资的决定,一个 85 后创始人,一家创立三年的创业公司,豌豆荚究竟凭借什么让孙正义愿意为之投入赌注?

豆瓣也是一家曾经的小公司,不过随着用户量的日益增长,这个出了名的慢公司的体量也慢慢变成了中国互联网里的大公司,本周一豆瓣一款新的社区产品悄然地上线,它的名字叫做「达络」。若不是邀请通知是来自豆瓣官方帐号的豆邮,又在「达络」里看到大波的豆瓣厂工,这个带着浓重的中成药味道的名字和不同以往的页面设计风格的且以新品牌出现的社区,还真让人难以置信这是豆瓣的官方产品。

「达络」仿佛是实验室的试管里调配出来的新药剂,与其吐槽药剂的颜色和某牌配方有点像,倒不如更多关注下配方组合上的考究和临床实验的效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或许我们也能给这方药剂贡献点配方,兴许也会有个新的思路来调自己的药。跟随我们的观察家,一起看看《豆瓣实验新作:「达络」社区》有何不同。

曾经的大公司

8 年前,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从首都高校中开始红遍全国,在经历了 2011 年带有中国 Facebook 的光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巅峰时刻之后,今天的人人网却不得不借助广告攻势试图重新占领高校。这个轮回颇有嘲讽的意味。

这个曾经的大公司,比起其 2011 年上市时候的风光无限,今天的人人网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境地:微博微信的先后崛起正在挤压人人网的发展空间,已经毕业的年轻用户进入职场后流失,大批用户正从 PC 转向手机,而人人网手机版商业化方向并不明确。

是什么原因阻挡了人人网?这个曾经的大公司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人人网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 Facebook》

微信的敌人与朋友

不光是大公司与小公司直接存在战争,大公司之间也时常硝烟弥漫。

去年底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亲自走上第一线为自家旗下的社交应用“来往”拉票的场景仿佛还历历在目,阿里在来往的定位问题上始终没有想清楚,不论是 ET 马招呼了众多江湖大佬“扎堆“,摆在再造一个 IM 版”大眼微博“的架势,还是对于”生人社交“的定位;再加上它出现的时机本身就承担着巨大用户迁移成本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更新实际上变成了对自我的不断否定,不管官方公布的用户数量的增长,如果没有颠覆性的产品功能效应出现,私下认为其前途堪忧。读一读《或许,来往真的不靠谱 ——调侃社交应用第二弹》,聊聊陌生人之间社交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来往的定位不靠谱?

微信崛起伊始的坚实后盾自然是庞大的企鹅帝国,而随着微信生态圈的日益壮大和活跃,微信也开始反哺腾讯旗下的其他边缘产品了,这一次的小弟是 QQ 浏览器。那么这次《QQ浏览器看上了微信的什么》

在 QQ 浏览器微信版的内测页面上,其介绍所用的称谓不是常见的「微信网页版」,而是「微信电脑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那款已经尽量低调推出的「网页微信客户端」,因其拙劣复刻了微信网页版的功能和界面而惨遭吐槽。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无论腾讯如何强调微信是多么纯粹的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在用户的实际需求面前也不得不做出妥协。想象一下,你一边看着电脑上的资料一边却不得不反复拿起手机查看不时提醒的微信是多么抓狂的场景。

对于 QQ 浏览器和微信的合作来说,更多的成本可能花在腾讯内部的跨部门协调上,微信并不需要像前面那些深度整合的功能那样进行开发。但是桌面浏览器之争早已失却曾经的关注焦点,「QQ 浏览器微信版」这个乍一听显得颇为「高大上」的名号能为 QQ 浏览器带去多大的增量,或者说,微信为 QQ 浏览器的背书到底能产生多大的规模效应还无从得知。从目前来看,我们只是多了一种登录网页版微信的方式,仅此而已。

好了,本周的【极客周刊】就到这里,为您总结每周不可错过的互联网产品圈子大大小小的事,咱们下周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一周精选极客周刊

已有0条回复我要回复

Default 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