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互联网老兵高春辉看来,创业和做产品不要扎堆去做仅有的几个领域,而要多关注细分领域的机会。另外,投资人也不要只投热点,应帮助营造良好的环境。
编者注:高春辉被称为“中国个人站长第一人”,1997 年开即始创办个人网站,曾先后创办卓越网、手机之家、ECSHOP 软件,目前在运营的项目是爱壁纸 HD。作为一名资深互联网老兵和连续创业者,高春辉对互联网创业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由极客公园对高春辉的采访实录整理而成。
极客公园:你觉得目前的互联网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高春辉:很多事在中国,你得先证明自己。但是现在在中国创业成本越来越高。不只北上广,小地方也不好做,因为你就算花和北上广同样的钱也找不到高水平的人。同时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把 2010 年的应用拿到现在大家都不看的。我有个朋友在青岛开发项目管理软件,他最头疼的事情就是 UI,但是在青岛又招不到合适的人,这就很麻烦。
另外我觉得国内大部分 VC 的眼光不那么好,但是从他们的角度可以理解。他们想快速赚钱,那当然什么热门投什么,这样最简单。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接受!现在 IT 圈子这种创业的氛围也是 VC 搞出的,建了很多创业营、举办各种会,那有什么用呢?只能说给了大家更多的钱,但是没能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这才是我做了这么久最头疼的事。因为我以往做的可能在当时都不是热门的事,但是从长远来看更能满足需求。但是你会发现很难从 VC 那拿到钱,而且他们还会讲的头头是道。
极客公园:现在的爱壁纸压力大吗?
高春辉:证明你自己才是最大的压力,不管从用户角度还是社会角度。我觉得在中国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就像一个笑话说的,美国人发现加油站人流量不小,就在旁边开个餐馆或其他各种服务场所;在中国就是你开加油站我也开加油站。这种事就很麻烦,会造成一个不好的竞争氛围,就像前几年的千团大战一样。
现在有个说法是说国内 to C 的事是不能干了,你得 to B 才行。前面说的做项目管理软件的朋友,去年开始做收费版和定制版以后,现在已经能挣钱了。总体来看近几年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了。
所以我现在觉得在国内做 to C 的事真的很累。你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需求,个人的话你真的很难知道他愿意为什么东西付钱。你花很大力气做的产品用户可能就是不买账,但他反而愿意为了一款表情付钱。这你怎么理解?
to B 的话,当成为客户的业务流程体系一部分的时候,付费行为就会很容易产生。比如说 OA 系统,有一段时间很火,做了很多,但最近做的人少了。我就对那个朋友说,你可以试试做 OA 了。 因为时间变了,人们的需求也变了。原来可大家对OA 的要求很简单,现在可能希望具备资料共享、任务管理等更多元化的功能。
极客公园:现在其实不是说创业环境变了,而是大家需要把思维转变一下。
高春辉:不能做热点,热点一年就那么几个。再换句话说,热点每年都有,但你一年就能做好一件事吗?这基本不大可能。就算你试错试到这个事不行也得两三年。像现在我做的壁纸我觉得还值得投入,而且以后会有更多价值。
大家都去追热点,而热点的竞争对人力财力是更大的压力,还不如做一个没那么热但是有长期价值的,让自己安心下来慢慢做。我现在做的壁纸,先不论它到底能做多久,但至少它的竞争压力没那么大。
极客公园:一旦做一件事情被大公司跟进之后,说明这个市场是被认可的。
高春辉:不过此时就会被问到那个最常见的问题:腾讯来了怎么办?360来了怎么办?国内很多小公司不是被收购,而是自己转型或者慢慢就散了。但国外收购小公司的行为是很多的,很多人就是等着卖给大公司。在中国很难,大公司说我就抄你,你能拿我怎么办?
极客公园:其实这也跟整个创业环境有关系。
高春辉:所以国内现在的环境是不鼓励创新的,而是鼓励你抄袭。投资人也不关注你是否创新,他给你 1000万说,你把别人做死,这个市场就是你的了,你能怎么办?
极客公园:VC 也迫于自己的投资压力,别人都投了热点,我手里没有,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高春辉:但天使不应该这样想。现在国内很多天使不是真的天使,只能算早期投资人。按照国外的界定,一般天使不太注重回报,觉得这个人这个事值得试试就会投点小钱,而不是想着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回报。但创业这种事有时候你费尽心思不一定成,你不经意做的事情反而成了。现在很多天使一采访就说我投的是能做成十亿的公司,这样你就不是天使了。像国外那种不计回报的天使在中国很难见。
极客公园: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也缺乏一些互信度。
高春辉:互信度是一方面,还得看人。投资人自己看人没看准能怪别人吗?不能因噎废食啊。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有的创业者就想从投资人手里骗钱。所以现在的创业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像我这样的创业者在里面就很累,你跟别人讲他不理解你,即使理解你也不一定投你。
投资人喜欢问的问题总结起来其实就两个:一,你怎么让自己赚钱?二,你怎么能持续高速增长?只有高速增长估值才能变高嘛。这就是所谓十亿型公司的标准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创业者就很难回答。你要从 0 做到 1,从 1 做到 10,再从 10 做到更大,每一步都会遇到很多问题。美国虽然整体竞争激烈,但细分到各个领域并没有那么多的公司扎堆。但中国都挤在那么几个领域:社交、旅游、电商。别的领域加一块也没多少。
其实只要你做得好,把成本控制住,还是能挣钱的。其实只要你能挣钱,下边就是你想要怎么做的更大的事。你在一个领域只要能打下一定根基,就总有机会去尝试别的。
有些创业者刚刚进门,只是知道了需求,但不知道怎么去做结果,而结果可能花很长时间都想不明白,说不定还没想明白就挂了。所以现在说投一个项目只给它半年时间,根本没法证明自己。我觉得创业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最好是两年时间,这样才能知道这件事到底能不能成。很多创业项目都是这样,因为时间短,他还没来及证明自己就倒掉了。
其实现在对个人来说最好的创业方法还是兼职,一边打工一边业余做自己的事。等做到一定地步或者有人愿意投钱进来之后再专职去做。你也要放宽心,别想着一上来就做多大。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好对创业者来说都是很大的问题,甚至会是致命的。每年都会有新公司冒出来,每年也有老公司倒下去。一般来说倒下来的都是没适应新形势的。
极客公园:有时候节奏太快,你改变不了,那你就只能死。
高春辉:另外公司大了后,政治就多,一些人成为既得利益者。这部分人不愿意去改变,机会就失去了。我是觉得很多事一开始看起来不太显眼,但可能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起了决定性因素。千万别忽视那些看起来不大的变化,尤其是那种开始的时候看起来可能不完美的地方。一旦它成了事,原来那些不变的东西就都死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达。一旦用户越来越多之后,原来小众的东西也就没那么小众了。
极客公园:其实小众不小众,它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一段时间内相对而言的。
高春辉:就跟豆瓣一样,它早先说自己是小众网站。但我并不觉得它小众,看电影看书一定是大众需求。要我说现在能做的东西真的有很多,问题是现在环境如此。很多事情它本来不是热点,你得把它做成之后才会变成热点。这对整个用户需求的满足来说不是好事,本来很多需求是可以挖掘的,但是没人去做。
这几年从互联网到电商的用户还在增加,这其实是好事。海量用户起来后,很多小东西就没那么小了。这里面会伴生很多创业机会,但需要你沉下心去做,不要被热点迷惑住。
极客笔记:高春辉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近 20 年,历经多次创业,一直关注中国这么多年来的互联网风云。他的经验之谈或许能为今天的创业者和产品人带去一些启发和指导。
已有5条回复我要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