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何处去?

Email 何处去?

查邮件,是每天的习惯性的动作。但是会不会有一天,这个习惯会消失了呢?

人总是有一些怀旧情绪的。爱情电影中,男女主人公一起挖出童年时埋下的时间胶囊,不知赚去了多少少女的眼泪。在 Facebook 中“过往的今天”、时间轴功能也让人们方便地回顾从前的精彩。而最近,支付宝推出的“十年记忆,支付相伴”活动,又一次掀起了周围同学们大范围的攀比……

几天前,极客公园的首页君也调皮了一下,发布了一个晒Gmail账户建立时间活动,居然发掘出了不少几乎在 Gmail 刚刚推出就注册账号的老鸟。而我这个大学后才知道 Gmail 的人,一晃眼也成为了有 7 个使用年头的老用户。看着 Email 这个曾经的时髦玩意逐渐式微,整充盈着怀旧情绪的我,思考着一个问题。

Email,将向何处去?

不仅仅是通信工具的 Email

有人说 Email 像短信一样,已经日薄西山。不信?有数据为证,根据 CNNIC 数据统计,近几年国内使用 Email 的用户人数绝对数量虽然有一定提升,但是占整体网民数量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

然而如果现在就妄下定论“Email已死”,那么毫无疑问是在危言耸听。直到目前为止,Email 还是使用频度最高的互联网服务之一,全世界投入在 Email 服务中的资源和工作,更是难以想象的庞大。更重要的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当中,仍然很难有其他服务能够完全替代 Email 的通信功能。更进一步说,Email 满足的是的一半用户的刚需。

此外,由于 Email 地址本身的唯一性,已经在很多场合承担起“网络身份证”的功能。较之姓名、昵称,具有唯一性的优势;较之身份证、其他平台账号(QQ、微博),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加上能够通过 Email 发送信息给用户,在互联网中确定用户身份优势巨大。于是,数不胜数的服务,使用 Email 作为身份确认的主要标志。

Email 是通信工具,但不仅仅是通信工具。

丰富多彩的 Email 产品

在如此广阔的需求土壤上,生长出了怎样的Email产品呢?

 面对这样一个丰碑级的产品,我不知道截什么样的图才能表达崇拜之情

在我心中,04 年上线的 Gmail 提供了最棒的邮件服务。即使在国内访问并不那么方便,却也仍然长期排在我使用频度最高的服务前列。曾经,它如同一个搅局者,最先提出了免费超大空间的概念,抢占了传统服务商们的不小市场空间,而它简约、完备的用户体验更带来了数以亿计的重视拥泵。此外,依托着强大的技术实力,Gmail 还提供了 IP电话、视频兑奖、IM等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健全了邮件的通讯方式。可以说,Gmail 在很多方面引领了邮件服务的发展。 

在微信前,张小龙做了 QQ邮箱,在国内率先推出了超大附件、文件中转、超大空间等服务,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使腾讯成为了国内数一数二的 Email 服务提供商。与 Gmail 不同,QQ邮箱做了更多符合腾讯风格的事情,仅仅一个结合社交的“漂流瓶”功能,就给 QQ邮箱带来了近三分之一的流量。最近,QQ邮箱还推出了“网页生成助手”功能,可以通过邮件的交互方式,将文本和附件转化为一个网页,满足了不少实际需求,值得期待。

网易是国内最早把 Email 做好的服务商,直到目前仍然处于国内一流的地位。数量庞大的老用户,稳定、简洁的服务,以及良好的企业邮箱服务,保持了 163邮箱的领先地位。而丁磊对于邮箱的平台化发展思路,也是 Email 发展的一种可能的趋势。

虽然完全不算 Gmail 的骨灰级老用户,但我却在 Outlook 邮箱推出的第一天就注册了账号(这种行为,会不会被烧死呢?)。在互联网布局良久的微软,终于在 2012 年推出了 Email 服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通账号体系,带动 Skydrive 等业务的发展。除了沿用的邮件客户端“Outlook”的名字吸引人外,功能方面中规中矩,Metro 设计风格也让人眼前一亮。与 Windows 产品的兼容性为它带来了不少使用上的优势。

百度没有做Email

想看原文的话,可以点击这里

上面是李彦宏在 07 年发的一条信息,6 年过去了,百度却仍然没有做出存储无限、体验极棒的超级邮箱“Bmail”,让人隐隐感到一丝哀伤。

关于百度没有做邮箱的讨论,已经不少。惋惜者觉得如果百度在 06、07 年抢占时机,现在未必不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虽然难以给百度带来多少直接的利益,却能利用邮箱账号,打通百度所有服务,像 Google 一样形成更强的关联性。也有不少挑剔的用户,一直期待 Bmail 而不得,只好使用已有的、没有满足他们预期的 Email 服务(没有出现的永远是最好的?)

当然,目前看起来最靠谱的,还是理解者们的解释。引用李彦宏对于产品决策的标准“有需求,有收益,有优势”来分析,虽然需求广泛存在,但是在收益和优势方面,对于百度来说,Email 都不符合标准,百度的选择合情合理。没做邮箱的百度,在 07 年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平台级的巨头或许并不一定需要提供这项服务。

事实上,没有做 Email,或者没有把 Email 做好的巨头并不少。国内互联网三巨头,只有 QQ邮箱做的不错;国外巨头们,微软的 outlook邮箱刚做不久,而 Facebook 曾经引起过一些期待,但最后依然不了了之,就连传统邮件服务提供商中国雅虎(不是 Yahoo!),也宣布将在今年 8 月 19 日停止邮件服务。

维持现状,还是尝试突破?

如前所述,Email 几乎能够称得上互联网的一项基础服务,可以发展处丰富的交互和功能黏住用户,同样具备“网络身份证”等更多的功能,但是的确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那么,Email 的未来,是维持现状,还是尝试更新的突破呢?

丁磊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跟不少产业巨头相似,即未来的 Email,在技术层面上会有更多的投入,以确保服务质量(存储容量、速度、云);而在功能层面上,应该回归本源,即只默认提供通信的功能呢;此外更多的功能应该用平台的思维来思考,让用户能够定制自己喜欢的、满足自己需求的功能。如前所述 163邮箱正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在做。

然而我想,并不一定所有人都会同意这个观点。目前的电子邮件在不少方面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通信方式革新

Email 从传统的新建服务演变而来,实现了远距离通信功能。目前的 Email,通过通信协议将信息打包,实现了异步的信息传送。然而人们存在更多同步的、形式丰富的通信方式,如电话或者视频, Gmail 提供的不错服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此外,Email 如何更好的结合移动互联网,革新通信方式(毕竟用手机写邮件体验很差)也值得探讨。

邮件内容整合

相比于实时通信工具或者同步通信工具,Email 能够携带更丰富的信息和数据,如何将邮件能够携带的数据进行优化整合,提升交互效率也是值得思索的问题。例如:如何更便捷地发送图片(而不是用 html 编辑一个网页);如何运用摘要技术发送一个邮件链接;如何关联 SNS 网站分享相关信息(如整合一组微博内容?编辑注:类似 Fluent;如何活用云技术,直接修改附件中的表格,就完成反馈信息等工作,而不需要“先下载、再填写、再回复”等等。

信息订阅和内容整合

Google Reader 停止了服务,很大程度上说明曾经火热的信息订阅走在了下坡路上。然而毫无疑问存在信息订阅服务需求,而 Email 天然具有提供信息订阅服务的优势。更好的推荐、个性化和内容整合,存在不错的空间。Summly 的摘要技术不知会不会出现在 Yahoo! 呢?)

此外,发挥邮件的网络身份证功能,形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各项服务间的关联,提供更好的信息推送甚至广告服务,也可能有送突破。毕竟,如果真的按照丁磊的说法,平台化的 Email,具有一定想象的空间。

未来的 Email 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FluentQQmailGmailEmail
下载极客公园客户端
iOS下载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