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个本地化的课表应用可以玩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
在今年有一款专门瞄准大学生课程表的应用 “课程格子”,它是之前计划 FM 的团队在丽江的一家小客栈里封闭开发了三个星期后完成的(当然前期也经过了几个月的在线 Demo 调研等),先是在北大内测,之后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在仅仅依靠口碑营销的情况下产品上线后十天安装量就达到十万,之后更是顺势荣登 App Store 首页推荐,到现在应用下载量已达 50 万,日活跃用户 10 万,而距离应用正式上线还不到 3 个月。除此之外它还是第 52 期豌豆荚设计奖的得主并入围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那么课程格子是凭借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目前成绩的呢?
不一样的课程格子:功能与社交的结合
1. 自动化
课表是对于一个在校生来说绝对是重中之重,但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将一个课表贴在每天固定教师固定课桌上已经成为了过去时。鸡飞狗跳的逮住同学询问相信对于懒人来说都是常事,稍微勤快点的会把课表截图放在手机里,随时查看。再高级点的将课程信息作为日程安排添加到谷歌日历里然后同步到手机自带日历或一些其他本地应用上,不仅需要手动输入每个课程信息并设置不同重复间隔(部分课程分单双周单双周)。拥有 GTD 意识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可以说是很少。因此什么时候有课,去哪上课就成了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痛点。
而课程格子解决了这一点。它可以在你选择学校、专业和入学时间后课自动在其收录了绝大多数高校课程信息的信息库中下载你所在专业本学期的全部课程信息,之后你再根据你自己的选课情况轻轻点击几下即可创建好你的个人课程表。(若所在学校没有被收录也可像其他课表应用那样手动添加)
当然在这一点上其实还可以更加智能,如超级课程表可以直接对接部分学校教务系统,用户输入自己学校教务处账号后就可以直接创建好个人课程表,省去最后还需要手工点击确认这一步骤。
2. 社交化
按照正常归类来说,课表应用属于典型的个人本地化功能型应用,与其他 GTD 应用类似。但课程格子却打破了这一点。
与之前的计划 FM 以活动为中心一块参加活动的用户可以相互沟通并分享笔记等一样,课程格子可以让用户即学生之间以课程为中心相互之间沟通,添加好友、即时聊天、查看同一节课的同学信息、查看好友课程安排,找到共同的空闲时间安排(如吃饭、逛街、看电影、睡觉等)。
将一个本地化的课表应用结合了全新的社交系统并显得很自然,在课程格子之前国内没有哪家做到了这一点。(倒是在隔壁日本之前有一款类似的大学课程社交化应用すごい時間割)
从计划 FM 到课程格子
如果你之前也是计划 FM 的用户的话,相信你在课程格子上可以看到很多计划 FM 的影子,如课程格子的基于课程的社交功能几乎全部来自于计划 FM 中的基于活动的社交功能,分享笔记也如出一辙。
在国内市场上其实有一个应用的诞生极其特色和课程格子也很类似,它就是 Clover.ly 团队的 ClassTable。在这个应用里你也可以看到它们其他系列产品的影子,如倒数日,之后他们出的一周计划、饭局计划又是和这个几乎如出一辙。
所以,当你已经拥有一个产品的时候,不管这个应用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其实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像它们这样驴打滚地鸡生蛋蛋生鸡。
未来课表应用=校园版陌陌?
在课程格子之前专注于学生市场的课表课程应用并不少,在无论是 Timetable 还是 TimeSpread 抑或 365 课程表、ClassTable 等都是传统的本地化应用,而之后如超级课程表也具有了与课程格子类似的社交功能,如寻找课堂周围的同学、同学之间分享课堂话题,互传纸条等。
但既然是“社交”总是会有一些人自动脑补为“射交”,因此课程格子一时被很多人认为是“校园版陌陌”、“新一代的校园约炮神器”。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非也,其实“约炮”这一说法本身就不成立。因为它与平台是无关的,只与人有关。对于有需求有条件的人即使用街旁、豆瓣月抛也能成功,对于那些没需求或有需求但没条件的人来说,即使你把陌陌、微信、不撸帝、接客帝等各种专职工具用个遍也无济于事。
再往本质里说,其实陌陌成为约炮的代名词很大程度上由于其官方的暗示,而微信在最初也有这个声音,但微信运营方在功能拓展上尽力地控制住了这种感觉,关于这一点魏武挥老师在噱头与实质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因此它会不会成为“校园版陌陌”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课程格子官方未来是如何运营的。
功能应用转社交的前途
其实对于课程格子来说可以将其归于“功能应用转社交”类型中去,但相比 Gif快手这种生搬硬套的应用来说,课程格子的转型并不显得那么的突兀,其用户本身就是同班同学或同专业同学的关系性保证了社交关系冷启动的问题。而反观其他功能转社交的应用们,用户之间毫无联系,全部都是陌生人,如果在功能上有更好的应用可以替代的话用户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卸载,成本几乎为零。
但即使课程格子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由于其功能本身其实主要面对的是国内高校大一大二的新生,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再考虑到其他应用的分流,如果课程格子不能够在这个垂直市场上占据很大的优势的话,可能会面临周鸿祎在去年极客活动中对幸会的点评,“应用很好,但市场太小“,没有课程格子没有足够的用户支撑的话未来势必也会像现在的幸会那样发展明显后劲不足。不过相信如果课程格子做得足够好的话,国内将近 3000 万的在校大学生的市场其实并不小。
因此当下对于课程格子这个不大的团队来说最大的关键是尽快得将“大学生必备应用”、“大学新生必备应用”等这些隐形品牌比竞争对手更快得融入其品牌,相信之后课程格子的路会好走很多。另外,在功能转社交的同时,不能把最本质最关键的功能给拉下了,毕竟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智能化的课表以及提醒这部分才是刚需。
已有12条回复我要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