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迟了一个多月后,比亚迪全新的新能源车型“秦”上周终于在北京上市,售价 18.98 万起。这款车搭载了比亚迪历时 5 年研发的 DMII(双模)混动系统,能将百公里油耗降低到 1.6L,而动力性能与同级别 A 级车相比毫不逊色。在今天上市之前,我有幸参加了“秦”的直线加速赛已经赛道体验活动,近距离感受了这台车的性能和特色。
在说“秦”的性能和配置之前,我想先聊聊这款车的价格。根据此次上市发布会公布的信息,“秦”目前有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尊享型 18.9 万、旗舰型 20.9 万。这个价格比我之前预想的还要低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同价位的车型中,“秦”的性能和配置绝对是位列首位。
比亚迪的“性能车”
BYD 这个标志长久以来代表的只是性能平庸的、廉价的、甚至是低品位的自主品牌车型。不过“秦”的问世彻底打破了比亚迪的这一固有形象。在亲身体验过后,至少在我看来,比亚迪已经成功缔造了一台性能车型。不考虑车型的迭代,甚至可以说“秦”就是 F3DM 的高性能版。当然,“秦”在各方面的提升要远远超过前者的表现。
百公里加速 5.9 秒,这个成绩是 2013 年在全世界闹得风生水起的 Tesla Model S 的成绩。之前为了突出“秦”的加速性能,比亚迪还特别组织了“秦战列国”直线加速赛。在这场比赛中,与“秦”较量的车型既包括 A 级、B 级中的高性能车型,也包括部分性能强劲的 SUV 车型。最终比亚迪“秦”获得了 19 胜 15 负的成绩,轻松击败别克君威 GS、英菲尼迪 G35、沃尔沃 XC60 等车型,但“意料之中”地败给了大切诺基 SRT8、BMW M3 以及日产 GTR 等高性能车型。
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令人满意,毕竟“秦”的定位只是一款 20 万元左右针对个人用车市场的 A 级轿车。它的外观设计和期待的用途似乎也不要求高性能。还是那句话,有谁会在买一台“秦”后整天去跑直线加速赛呢?当然,在城市里行驶,这样的性能对于超车来说还是非常实用的。有电动机作为辅助,毫不客气地说,“秦”的车主在超车问题丝毫无需犹豫。毫无疑问,在动力性上,比亚迪“秦”已经为自主品牌树立一个标杆。
谈谈配置再谈谈价格
“秦”的动力总成由 1.5L 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 113kW)、一台同步电动机(最大输出功率 110kW)、一个 13kWh 电池组以及 6 速 DCT 双离合变速箱组成。这套动力总成能带来最大 217kW(295 马力)的综合输出功率,峰值扭矩 479N·m,相当于 4.2L 排量汽车的动力表现。对于一台售价 18.9 万的 A 级车型来说,这样的动力性能暂时还找不到同级别的竞争对手。
对于普通消费者,这些参数显得有些故弄玄虚。购买一辆 18.9 万的车型,最关注的还是燃油经济性。根据工信部的测试,“秦”的百公里油耗可达到百公里 1.553L,这一水平同样也是同级别车型中绝无仅有的。在 F3DM 的第一代 DM 双模系统上改进而来,DMII 已经可以实现在纯点模式下 70 公里左右的续航。与第一代双模系统的 16kWh 电池组、60 公里的纯点续航相比,新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大幅度提升。这样的水平已经足够支撑“秦”在城市内的短途行驶,比如上下班。理想情况下,油耗可以降为 0,即不需要加油。
除了动力总成,再来看看电子配置:双屏显示(12.1 寸仪表盘+8 寸中控)、Keyless 智能钥匙系统、遥控驾驶、360°全景影像、TPMS 胎压监测、EPB(电子驻车系统)、ESP(车辆稳态控制系统)以及 CDP(减速度驻车制动控制系统)。如此眼花缭乱的高级配置在同级别的车型上都是十分少见或直接没有的。尤其是 12 安全气囊,这在中高级车型中都很难找到。此外,为了应对 PM2.5 爆表的恶劣环境,“秦”将车内空调系统集成了空气净化技术,这一配置对于北京等空气状况堪忧的大城市十分有用。
上述些近乎奢华的配置中,我认为除了遥控驾驶外,其他几项都还是十分实用的。尤其是全景影像、12 安全气囊以及空气净化系统,它们分别解决了入库、安全以及健康 3 个关键的用车方面。这样的配置,让“秦”在设计上更加人性化,同级别竞争中也更具吸引力。可以说,丰富的配置是“秦”有力的竞争筹码(甚至可以秒杀对手),但消费者在选购时,决定性的因素还是油耗。
我认为,“秦”这款车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那套并联混动系统,将百公里行车费用降低到了 12 块钱,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离“分分钟造出 Tesla”又近了一步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销售总经理侯雁公布了“秦”的质保标准:6 年或 15 万公里。这相比大多数电动汽车 4 年或 8 万公里的质保标准是一个不小的提升,而且又是一个新的行业标杆。另外一个标杆,是电芯终身报修。侯雁调侃道:“今后汽车行业达不到这一标准的,都是耍流氓”。这是对其他汽车品牌放出的信号,也是对消费者做出的积极承诺。
联想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过的“分分钟造出 Tesla”的言论,我感到“秦”的上市让这一梦想更加接近现实。这倒不是从配置和性能上说,而是结合“秦”的售价和定位,从整体上得出的看法。“秦”拥有 1000 多项专利,单从数量上来说已经超过了 Tesla Model S。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比亚迪在整车制造上,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比 Tesla 还要多。Tesla 的 Model S 车型专利数量大约在 250 件左右。
侯雁表示,在“秦”上市之后,DMII 系统会逐步覆盖比亚迪旗下 90% 以上车型。这说明,搭载铁电池的并联混动系统,已经成为了比亚迪新能源战略的一张王牌。比亚迪掌握了铁电池技术,是汽车企业中最了解电池的厂商,这也将成为其 DMII 系统最重要的资本。对动力电池技术的把握,能让比亚迪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天的优势。
“秦”在物理构造上虽然不是一台纯电动汽车,但它的设计理念与纯电动汽车是一致的,都是以降低排放为初衷,以最大程度优化用车的经济性为根本。可以说,作为一台享受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的新能源车型,其 12 至 14 万的实际售价区间在同级别车型中拥有绝对的优势。也许 5.9 秒的加速水平在实际用车中根本用不到,但这个数字却代表了一种精神:让售价十几万的 A 级车,也拥有极致的性能表现。
NOTICE: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14 已经上线,中国互联网圈最不能错过的盛会,你怎能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