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注记:这是由译者 han_qi 翻译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从女性的角度描写了交友产品的用户体验及需求,值得广大产品经理深入研究,文章略长,但值得深读。原文《Overwhelmed and Creeped Out: Inventing a Dating App That Women Will Actually Use : The New Yorker》,译文原载于译言。
眼前,一个个待选男人的资料,被排列得象菜单上的一道道菜式,我动动大拇指,就可以一一阅过。我还没来得及点击哪张照片呢……咻……一短信射出来:“亲,干哈涅?”。我不予搭理,并继续在海海一群四张多的男人(注:典型用户名如“醉汉”)信息里徜徉。
有没有值得射他一短信的?老实说我根本还没得功夫想这个……咻……咻……又是两个新短信框子迎面撞过来:一个是“呦,瓦陪你聊?”一个是“嘿嘿,是我。”……我照样不予理会。可是渐渐地,眼前这些大头照中的男人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显得毛发旺盛得过头,搞得我赶紧回去查看自己的简介,看是不是不小心在选择对象的要求一栏里列了个偶喜欢山羊胡什么的。与此同时……咻咻咻……短信一屏幕……我抓狂了,我把手机扔往沙发的另一角,好象这样就能把那些咻咻男轰走。尽管我很清楚这些人并不知道我所在的具体位置,我还是一时间觉得自己遭到了围追堵截,眼前杂草一堆,乱迷人眼。
“堵了弃”现象
近来涌现出一系列专门服务异性恋人群的新型的定位式约会应用软件中,Blendr 是名声最大的一款。这款软件的开发团队也是 Grindr 的开发者,后者作为一项约炮神器在同志圈中早已拥趸者众。去年六月,Grindr 宣布其在全球已经拥有 450 万用户(其中60万在美国),而且这些用户每天在线浏览时间平均达到90分钟。与 Grindr 的这些喜人成绩形成鲜明对比,Blendr 的情况则是:公司的创立者不愿披露其用户的总数量,而选择拿一些陈词滥调敷衍我——譬如说他们“对 Blendr 用户数的快速增长感到欢欣鼓舞”,以及声称其增长速度“快过 Grindr 始创的前六个月用户增长的情况”,等等。公司方更拒绝公布其所谓众多的用户中,到底有多少,呃,真的在用这软件寻找约会伴侣。不过,如果说我的个人用户体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话,也难怪他们不肯透露这一数据了——像上边所说地打开浏览了最初一回之后,我再碰这软件就都只是打开了秀给朋友们看,看那由一页又一页的让人望而却步的男人资料组合上演着的,一出名为“光棍是怎样炼成的”的网络时代真人秀。
其实,我本人上 Blendr 倒并不是为了找男人,而是应一帮网络技术开发人员所求。2011年9月,那时 Blendr 刚刚发布,我写了篇小文唱衰这软件,理由是它的设计并未照顾到女人真正关心的事项,如安全问题,双方居住地的相近程度,以及女方的主导权。当时 Blendr 的创始人乔·西姆海曾向 GQ 杂志发话,说“作为一个同性恋者,我恐怕比大多数直男更懂得异性恋女人。”我认为,他懂女人多点或许不假,但终究男同志的懂,恐怕并不足够。自从鸣放了这团置疑的小焰火以来,我隔三差五便会收到某男性技术创业人员发来的电邮或者 Facebook 短信,就如何开发出异性恋女人喜欢的定位式约会应用和我进行探讨。其中有一位,在给我的邮件中这样写道,“Blendr 基本上是一败涂地了,而服务异性恋人群(更确切地说是除了男同性恋者以外的所有人)的找伴应用软件,仍然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大市场。过去的十年以来,人们对于性交的态度有了巨大的改变,而这并不只限于年轻人。”
事实上,这改变也不只限于男人。不过这点,从那些主要的约会技术公司创始人的名单上是看不出来的。从之前以网站为主运营的大户如 OkCupid,eHarmony,以及 PlentyofFish,到现在的智能终端应用 Skout,HowAboutMe,或者 MeetMoi ,创建人无一不是男性。这个现象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当我们了解到,Grindr 之所以红遍同志圈,其实靠的是打“男人做,为男人”这样的营销口号,这其中的因果就有些规律可循了。因为,一旦应用的服务目标是帮助非男性的异性恋者寻找约会伴侣,这些清一色的男性公司创始人,终究只能了解目标人群中的一半岔人的喜好与需求。当然,他们可以靠组织女性小组访谈的方式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不管怎样,任何一款服务“非男男”人群的应用,如果要达到 Grindr 那样的普及度,妹子们的参与将不可或缺,而且她们的参与应当不仅仅止于尝鲜,而是必须真正地使用这些应用来寻找伴侣。
杜克大学 2010 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使用各类约会协助服务的用户群中,男性的比例只略微高过女性。但在线上应用的使用上,男性明显比女性更愿意启用定位式约会找伴工具。而无论是在哪个平台,男性用户普遍地比女性更积极地使用应用提供的服务。一项西北大学的研究显示,男性用户浏览的女方资料数量是女性用户的三倍,而且他们在看过女方资料后向对方发短信或与其聊天的几率,也比女性用户高出 40%。研究者们这样写道,“那些最受追捧的对象,尤其是追求者众的女人,很容易因为不得不应付那些海量的‘嘿嘿是我’的短信而感到不胜其扰,进而干脆放弃使用。”他们管这个现象叫“堵了弃”现象。
互联网创业者也好,坐而论道的科学家也好,他们都会告诉我们:女人,是不同于男人的——我们都是标准的女权主义理想的信徒,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妹子并不喜欢在男女关系上采取主动。我们更愿意与可能的他面对面接触,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翻看他的露胸肌照。让我们动心的包括煽情牌、费洛蒙、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微妙因素——诸如此类的说法。但是,或许事实并不尽然呢?或许,女人其实和男人一样,并不介意和网上刚认识的对象约会见面喝上一杯——而且,还不止这个?毕竟,OkCupid 网站所做的一项有十万用户参与的调查显示,过半的女性用户承认她们曾有过一夜情。相比男性,女性较少是先迈第一步的那一方。但是,一旦她们看到自己心仪的男性资料,却也并不怯于主动联系对方。也许,这些应用失败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没有人真正地开发出妹子们愿意用的东西。
女性的真正需求
有那么几个男人正在这条路上探索。网络约会应用开发者法国人亚尼克·罗兰豪言要建一个面向美国的约会网站,其宗旨是“由她主导”。为此,他组织了一轮又一轮的小组访谈,研究女性的需求。
主要的问题是,女人们,尤其是那些条件好,时间又不多的女人,一旦有了第一次糟糕的使用网上约会服务的经历,就会完全停止使用。她们会被那些蜂拥而来成百上千的邮件惊着,特别是有些内容还很尖刻。罗兰告诉我:“我的目标,是搭建一个赋予女方主导权的网络平台——由她,而且只有她可以,先迈第一步”。
罗兰的成果,是一个笨里吧唧的名为 ChekHimOut(你看他怎样)的网站——上头的男人成了待沽的“货”,而女人们是“买家”。只有女方可以主动联系对方,而男方可以做的,是往对方的资料上贴上“最爱”的标签。罗兰声称,他们的用户中的女性比例达到了59%。我于是决定上去试试逛站扫男货,顺便帮他们增加点女用户比例。一上去,店小二给我了一些待选的”男货“资料建议,其中居然包括了生长地在温哥华的货——要知道,我可是住在洛杉矶啊……这说明,他们的用户基数可不那怎么大。我逛了一会,也没瞧上哪个让我有兴趣发短信给他的货。而且,这么个直不楞登的你卖我买的格局,总让我觉得有些不舒服。据罗兰说,他们偶尔也会收到类似的用户投诉——但只限于女性用户,男性用户从来不会抱怨这个。一方面他也承认,“男人们被标成‘货’被动接受女人的挑选,其实也是很郁闷的一件事。你想想:在店里,假设你成了个罐头食品,被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你眼看着女人从你的眼皮子底下逛过,却连伸出一只剪刀手向她打招呼都做不到……”尽管如此,罗兰并不打算改变现行的女选男的主打营销方向。再者说了,男性用户还可以选择付费而被列为“主推产品”的嘛。
那么,女人要的究竟是什么?研究一下那几家弥足珍贵的由女人创立的约会网站,你会发现一些共性——女人需要的,是真实的信息,隐私受保护,更有控制的环境,以及一条能引导她们轻松安全地开展线下约会活动的捷径。
“CoffeeMeetsBagel(咖啡遇见贝狗)”由三姐妹创办,既是一款智能手机应用,也通过网站提供服务。它会向用户发出可能匹配的对象资料,但是附带回复的期限,女方必须在期限内表态“喜欢”或者“不考虑”。如果双方都给了“喜欢”回复,那么女方会被即时地与对方互加为网络内的好友(而对方并看不到女方的电话号码)。之后,女方可以选择通过链接 Facebook 等社交媒体的方式而显示与对方互相成为(因咖啡遇见贝狗认识的)朋友圈中的一位朋友,并与对方开始联系,当然,女方也可以选择更私隐的方式,先匿名交往。
“在个人决策性上,尤其是选择与什么人接触,女性比男性挑剔。”杰西卡·卡比诺如是说,她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的博士生,专门研究网络约会问题。“我相信即便是那些意在找炮友的女性,也不肯浪费时间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人身上。”卡比诺,及其工作伙伴塔利娅·戈尔茨坦和瓦莱丽·布伦南,是“ ThreeDayRule(三天为限)”的共同创办人,这是一家地处洛杉矶的相亲公司,包括约会服务网站,也组织线下单身派对等活动。
公司的雏形是一个部落格,她们几个在上面给女人们出主意,按照她们喜欢的男人类型——白领精英、周末狂人、悠闲宅男——建议她们分别到哪儿的酒吧去守株待兔。同样的思路,她们也带入了之后的网站的服务理念里,那就是,服务范围只限于洛杉矶地区,将(女性)用户按总共19种的个性特征类型分类,并以此帮她们找合适的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她们的成功经验可能并不适合用在约炮类应用上。“三天为限”更旨在帮其女性用户相亲从而找到终身伴侣的那个“对的他”,而不是只顾当下的“对眼的他”。女人不大爱用手机约会服务应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她们觉得用这东西的男人们,只会注重女人的外表,胸大屁股翘就是王道。而那些智慧或者幽默感多多的内涵女,恐怕很难被看上。”卡比诺说。这话恐怕不假,可事实上,女人何尝不是外贸协会的呢,按照卡比诺的了解,“对于那些旨在找‘对眼的他’的女性而言,男方的长相尤其重要”。
同样是约会服务,同样打着“由她主导”的旗号,“三天为限”的布局比“你看他怎样”要周到得多——这恐怕也不奇怪。“时下的妹子们处在一个很特别的境地,”布伦南说,“一方面,女性已经变得超级强势,我们成为了职业大军的主导力量,我们在获得各种简直就是令人惊叹的工作机会。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想保留女性的矜持,而不愿意成为交往中主动的一方。怎么两全呢?再彪悍的妹子,还是愿意做那个在酒吧里坐着而被男人搭讪的妹子。”
她们的两全之计,是建一个起着中介作用的约会服务网站。在任何固定时段,只有某几个经过仔细筛选过后的待选对象资料会显示在册——这避过了前面所说的“堵了弃”问题,同时也替那些忙于工作的专业人士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使她们免于浏览大量资料,而这些人正是因为他们时间有限,是大多数网络约会服务产品的重点目标人群。听过布伦南的推介后,我填写了“三天为限”所出的调查问卷。这家网站目前还处于测试版,并未向大众开放,而且其日后也只对付费的用户提供服务。不过,在经历了 Blendr 以及其它手机应用上甩出的腻歪死人的短信轰炸之后,想到“三天为限”承诺我每天只需要接收几条经过梳理的待选资料,我感觉安心多了。
“三天为限”也在开发自己的手机应用。布伦南说道,“我们会将(网站上使用的)类型配对模式加进手机应用版,同时也植入了一些我们帮现有用户解决了的隐私保护问题的具体措施。我们的目标,是采用与 Grindr 模式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达到确确实实地帮用户实现线下的约会。”其实这个目标,似乎也是所有其它以妹子为主导的网络约会服务商努力的主基调。目前正是一位女老总主事的 Match.com,作为一家大型的老牌约会相亲网站,是少数几家不参与定位式应用软件市场大战的公司之一。作为替代,他们一直在做的,是直接为客户安排见面,而这些会面由他们主持。
“对很多妹子来说,她们更愿意见到活生生的人。”卡比诺说。虽然妹子们对网络约会的成见已经基本消除,“她们还是会告诉我,通过网络认识人总有种被逼无奈的感觉。她们会说,‘我总是不想自己的终身伴侣是在网上认识的’。如果有这么一款应用,告诉妹子们哪些地方有符合她们条件的男纸,并且给她们踏第一步的选择权,我想她们是愿意用的。关键是,妹子们得觉得用得安心。”
现在,对市面上的手机约会应用的使用感到不安心的,异性恋的妹子也并不是唯一的一群人。我有一位男性朋友,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是 OkCupid 的网站服务的用户,我问他是否用过 OkCupid 的定位手机版。“我一直想用。”他告诉我,“但是这里面的潜规则似乎很难理清,我拿这东西是用来和陌生人约炮约酒,还是我该用它来约我的那个她,约了要不要追啊?就觉得怪怪的。”是啊,怪怪的,现在的这些应用大概就只能这么形容了。我只盼着有一天,哪个创业新秀能开发出一款让网络约会不再让人感觉怪怪的应用。而这应用要成功,得给妹子们——以及她们想约上见面的男纸们,提供充分的掌控,超级有效的筛选,以及清晰的目标。
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我们不幸地,只能在乱草丛中一页一页地,翻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