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遇上社交网络

当音乐遇上社交网络

header

数字化浪潮下的音乐

在社交网络横扫互联网的今天,在人们无时无刻都与他人紧密联系的现在,音乐却似乎变得越来越私人化。这很讽刺,在所有的媒体类型中,音乐无疑是最具社交性的一种。我们与谁、在什么场合、聆听什么音乐,这一切就是欣赏音乐的核心。说到底,音乐的传播就是一种情绪、一种思索在创作者、欣赏者之间的流动。

在互联网之前,我们会与好友激动的聚集在一起欣赏新出的唱片、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从音乐本身,到唱片封面,再到歌词,这一切都在相互的交流中成为我们自身体验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我们与好友之间的一段难忘的共同经历。

数字化音乐和互联网的到来无疑改变了这一切。鼠标的点击、耳塞的流行将实体的唱片介质、群体的欣赏行为推向边缘。令人不安的是,对很多人来说,听音乐已经成为一件被动的行为,是我们在匆忙旅途中、IM聊天中、玩游戏时的一个背景,而非一种主动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免开始担忧音乐的未来;对音乐人来说,这则是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在传统唱片业日渐衰败、而数字音乐尚未发展成熟的今天,音乐越来越难以让其维持生计。

黄昏还是黎明?

sunset-dawn

这同样很讽刺,因为正是这些技术让音乐的创作、制作、推广、传播、收听一系列的流程都变得更加方便和强大。而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更是为音乐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互动、交流平台。在这个技术的黄金时代,音乐真的会走向黄昏吗?

唱片厂商痛恨的P2P鼻祖Napster的流行证明了:在互联网上,音乐确实具有社交的巨大潜力。数字音乐的猖獗盗版无疑掩盖了这一趋势,直到iTunes Store让人们看到了数字音乐盈利的可能,MySpace在音乐社交领域的意外成功,人们才开始逐渐重视起这一领域。

在那段时间里,拥有一个MySpace主页成为了每一个音乐人的必需品。音乐人可以与自己的乐迷实现直接的交流,乐迷们也更容易发现拥有相似爱好的同类。通过上传音乐、创建播放列表、活跃的用户互动,MySpace似乎为音乐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像Lily Allen、Sean Kingston这样通过Myspace成名的艺人也使其平台更受到音乐人的重视。

MySpace的坍塌打碎了这个梦,但在线音乐社交的概念并未随之消失。众多服务开始尝试新的音乐社交模式,iLike(后被MySpace收购)、苹果的PingLast.FMRdioSpotify等服务走上了一条社交化音乐列表的方向。用户通过在各自平台、以及开放的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上分享自己收听的音乐列表,与好友和其他音乐爱好者建立起联系和交流。虽然iLike、Ping等服务未能崛起,但像Spotify、Rdio这样的流媒体+音乐社交服务取得的巨大成功再一次显示,音乐社交市场大有所为。

音乐社交新模式

new-modes

当然,这些音乐服务带来的是一种滞后的音乐社交体验,好友看见的永远是我们过去曾经听过音乐的分享。但在现实中,音乐的社交往往还包括了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一个乐队在一起共同创作音乐、一群乐迷同时身处音乐节、或是在同一个房间听同样的音乐,这无疑会为我们带来更实时的、贴近的社交体验。对音乐来说,往往正是创造和聆听的那一瞬间能为我们带来最为微妙的触动。

Turntable.fm,SoundCloud等一系列新的音乐社交模式的涌现正是希望为我们填补这一空白。

Turntable.fm在推出时引起了一阵轰动,模拟真实DJ和听众互动的模式让人既拥有实时的音乐共享体验,其带来的游戏要素也为其增添了更大的吸引力。在Turntable.fm,无论是DJ还是听众,都通过自己的选曲、投票,参与了一场近似真实的录音现场,每一个Turntable.fm的房间带来的都是一场不同的音乐体验。Turntable.fm刻意寻求的在不同类型、不同流行度之间的平衡使其成为发掘众多新音乐的的场所,其巧妙的聊天和社交分享功能也使其为使用者带来了非常独特的社交体验。

SoundCloud则为普通用户带来了音乐创造的乐趣。用户将自己录制的音乐上传到SoundCloud,自己的好友可以对其进行实时的反馈和评论,同时优秀的原创音乐也能让更多人更快的发现,许多音乐人也将其作为推广自己音乐的一个新兴平台。

如何为用户带来更加实时的、更沉浸的音乐社交体验是这一类新服务的共同特点;同时它们还发掘了人们身上固有的创造本能,让普通人也能拥有创作音乐的体验;此外它们还让我们能发现众多原来不可能听到的优秀音乐。对于听众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发现音乐和分享的渠道;对音乐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以直接与听众取得联系的,值得挖掘的音乐推广方式。现实中,确实也有众多艺人登陆这些平台,并取得了意外的成功。

除此之外,像Songkick这样专注于现场音乐演出的社会化服务;RootMusic这样与Facebook结合,为音乐人与自己的乐迷互动提供服务的音乐网站;Facebook与Spotify的整合,以至于Google Plus在音乐分享领域可能的潜力都为我们展现了音乐社交更多的可能。

新的音乐时代

new-age

在这个时代,社交对音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一方面,互联网为我们收听音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这一便利也为更多的音乐人带来了曝光和传播的机会,这两个因素使得我们的音乐选择变得前所未有的广阔。与互联网上其他信息一样,音乐数量呈现大爆炸的局面,优质音乐相对数量的下降,以及新音乐的不断涌现都为我们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带来了麻烦。如何在这众多的音乐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优秀的音乐?PandoraDouban.FM等根据用户的收听习惯进行算法推荐的服务是一个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音乐收听习惯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心境下,我们也许就会萌生听一些与我们往常习惯不同的音乐的想法,而这是机器算法尚无法实现的[via ifire]。从这个角度来看,基于社交关系的音乐推荐往往更符合我们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喜好相似的其他人的音乐列表来发现那些我们原本不会发现的优秀音乐,或是与当前情景相关的音乐,也可以通过关注好友的收听列表来发起更多的话题,这与基于社交的新闻推荐是一个道理。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为音乐爱好者、音乐人之间打通了一条直接沟通的道路。音乐人可以通过其来获取自己乐迷的反馈,同时也能够通过社交网络来分享自己的音乐、想法,拉近了与乐迷的距离,是一条非常好的音乐推广途径。Lady Gaga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利用社交网络来与歌迷交流,扩大自己影响的典型范例。而音乐爱好者之间通过社交网络的交流则承诺会将我们从互联网带来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将社交重新带回音乐的体验中,甚至能像Turntable.fm、SoundCloud这样,为音乐的社会化带来更新鲜的元素。

移动互联网的日渐崛起也为音乐社交带来了新的机会。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已然成为人们收听音乐的主要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和分享音乐,实时的音乐分享和社交体验也更容易实现。至于利用手机特有功能的更加创新的音乐社交模式,也许我们可以畅想基于LBS的音乐社交、或是其他。

对于音乐产业和音乐人来说,这并不是末日。唱片,或者是数字音乐的销售收入相比过去或许会有所减少,但仅仅依靠音乐本身的销量的收入模式是否已经过时?围绕音乐展开的一系列全生态的音乐产业也许才是未来的趋势,Radiohead最近几张唱片激进的发行方式也许对我们会有所启示。而这一领域,无疑是社交网络大展拳脚的天地。

音乐社交社交网络数字音乐移动互联网行业趋势
下载极客公园客户端
iOS下载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