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错了,但为什么我们还要支持他建立「事实核查网站」?

摘要

我们不妨为马斯克破釜沉舟打击「假」新闻的勇气鼓个掌。

「凶手投案,请求处以绞刑——触目惊心的供词」、「年轻姑娘为何寻短见」、「孩子们是怎样被烤死的」,这些新闻标题,是不是给你似曾相识的感觉?事实上,这是 19 世纪 20 世纪之交,黄色新闻浪潮泛滥时报纸的标题。

在黄色新闻浪潮最兴盛的时代,大众报刊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抢夺阅读量和销售量,以《世界报》、《纽约新闻报》为代表的报刊采取夸张、猎奇的标题吸引读者,有的报刊甚至靠造假的新闻来争夺注意力。黄色新闻潮高潮时,《世界报》、《纽约新闻报》甚至合力引发过 1898 年美国西班牙之间的战争。

时间回到当下,当马斯克在看到关于特斯拉的相关报道时,他眼中的新闻报道大多与那些黄色新闻一样——尽是些哗众取宠,用虚假信息骗取点击量的新闻报道。终于,忍无可忍的他在 Twitter 上宣布要建立一个新闻核查网站 Pravda,对新闻机构和记者的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评分,以此打击靠假新闻赚取点击量的媒体们。

一石激起千层浪,马斯克的这句话引起了媒体行业的齐声驳斥。其中,以《大西洋月刊》的「埃隆·马斯克对抗媒体的愚蠢战争」为典型代表,指出马斯克认为那些揭露特斯拉缺陷的新闻不过是新闻记者的本分,马斯克根本不懂新闻是什么。

媒体用假消息「陷害」特斯拉了吗?

为了判断那些被马斯克点名的报道是否有歧视或夸大了相关事实,我们对三篇具有话题代表性的报道进行了分析。

  • 特斯拉车主发生车祸死亡事件《卫报》——马斯克称其夸大自动驾驶的负面作用
  • 特斯拉 Model3 产量问题《华尔街日报》——马斯克称其不够诚实、内容失真
  • 特斯拉歧视员工《卫报》——马斯克称其歪曲事实

我们从标题的选取、采访对象的选取来判断报道内容是否平衡,通过对事件发展后续,其他媒体报道内容,来判断这些报道是否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是否尊重事实。

关于「特斯拉车主发生车祸死亡事件」,《卫报》的标题是「Tesla driver dies in first fatal crash while using autopilot mode」,意即,「特斯拉车主死于车祸,当时车辆处于自动驾驶模式」。马斯克主要批评报道夸大了「自动驾驶」的负面作用,但从报道内容来看,该篇报道的主要篇幅具体在讲述车祸发生的具体过程。


《卫报》的这篇报道除了采访警察之外,也采访了特斯拉的相关人员,对其表达的对受害者的歉意和将整改自动驾驶模式的观点进行了陈述。在提及车祸是发生在自动驾驶模式的同时,还特意提到目前特斯拉旗下车辆行驶里程每 9400 万英里会发生一次死亡车祸,而普通汽车这一数字为 13000 万英里。从标题选取到内容呈现上来看,这篇报道做到了尊重事实,基本不存在倾向性,更无刻意夸大「自动驾驶」的负面作用。

《华尔街日报》对特斯拉的报道名称为「Behind Tesla 's Production Delays: Parts of Model 3 Were Being Made by Hand」,意即,「特斯拉量产推迟背后:部分 Model 3 汽车还在采用手工生产」。标题虽然看似惊悚,但却并未夸大、恶意渲染事实。因为这些内容在几个月后都被证实了。该篇报道主要从几位知情人士处得知,「生产线并没有完全投入运营,Model 3 的很多主要器件都还在依靠手工而非自动化生产。这与马斯克此前设定的目标并不相符。」

(该表为特斯拉官网宣布的 Model 3 产量预期表,但直到 2018 年 4 月,Model 3 的周产量才突破 2000 辆)

报道发出后,马斯克立即谴责该篇报道。但在后续报道中,我们发现《华尔街日报》揭露的问题的确存在。比如,马斯克今年初就亲自到 Model 3 的工厂中敦促生产,并且承认特斯拉 Model 3 的产量问题是因为自动化机器效率太低。

至于《卫报》报道特斯拉存在歧视员工的现象,其原标题为「Tesla workers claim anti-LGBT threats, taunts, and racial abuse in lawsuits」,意即,「特斯拉前员工起诉该公司存在 LGBT 歧视和种族歧视」。全文主要报道了一个被特斯拉以有伤疤为借口被开除的同性恋员工,和一对在工厂流水线中遭到白人主管言语羞辱和同事暴力威胁的黑人父子的故事。

(起诉特斯拉存在歧视员工情况的黑人父子旧照)

报道不仅采访了这些前员工,也采访了律师、事件其他参与者和特斯拉官方。相比这些前员工的「底气十足」,比如,那位被开除的同性恋员工拿出了医生证明,证明显示其伤口不影响工作的证据。相比之下,报道中,歧视事件的参与者大多闪烁其词或者拒绝采访,而特斯拉官方在这些事件亦没有拿出证据证明这些歧视不存在。目前该事件只查到法院正在审理相关案件,尚无结论。但从报道的操作手法来说,并没有忽略采访特斯拉,称不上罔顾事实。

仅从报道的操作层面来说,以上几个被马斯克点名批评的媒体都不存在罔顾事实以吸引流量的情况。客观来说,马斯克所厌恶的只是关于特斯拉负面的信息流出。但媒体存在的意义就是提供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和基于事实的有价值的判断。 

为什么我们要支持马斯克建立「事实核查网站」

《卫报》、《华尔街日报》虽然没有「陷害」或者「恶意消费」特斯拉,但是一个足以让所有媒体感到羞耻的事实是,在对支持或者反对事实核查网站的建立中的调查问卷中,82% 的人选择支持建立一个事实审核的网站。

这就让事情变得矛盾起来,马斯克所谓的负面新闻经得起考验,但大众用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人对媒体是不信任和不满的。不管马斯克是不是借题发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媒体正在失去公信力。

《世界报》、《纽约新闻报》曾凭借煽情、猎奇、夸张、造假的报道成为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但到 20 世纪初,虽然还有许多人喜欢看黄色新闻,但抗议声亦是此起彼伏。因为越来越多人发现,这些不顾及事实真相的黄色新闻并不值得信任,也未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在付出一位总统的代价后(在鼓吹完「美西战争」后,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纽约新闻报》开始在美国鼓吹极端主义乃至煽动暗杀总统。1901 年,时任美国总统麦金莱真的遭遇刺杀身亡,事后人们从凶手身上搜出了抨击麦金莱总统的《纽约新闻报》,随后黄色新闻潮终于在反对声中悄然消退),黄色新闻浪潮终于暂告一段落,强调传递事实,以客观、公正为行业规范的《纽约时报》等严肃媒体才开始兴起并慢慢站稳脚跟。

第一轮大规模的黄色新闻浪潮距今已经一百多年,我们现在已经能轻易辨别出网络上的「黄色新闻」,《纽约时报》、《卫报》、《华尔街日报》仍然保持着严肃媒体的作风。在人人皆可发声的今天,即使有媒体驳斥马斯克的相关言论,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站在马斯克一方,要求建立一个事实核查网站呢?

黄色新闻浪潮兴起又退去的历史证明,能长存的媒体大多具备公信力,而这种公信力是又大多建立在报道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在纸媒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公正客观报道的制造者和「把关人」都在媒体手中,即使是早期的黄色新闻浪潮中,亦有严肃媒体可供选择。

但现在不同了。从门户网站到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发展让公众获取信息来源的日益泛化,参与公共讨论的成本也逐渐降低,几乎人人可成为一家「媒体」。这意味着到达普通读者的信息变得更多元,但也更参差不齐。因为读者接收的信息本该由专业媒体筛选、把关、负责,但这个规则已经被一些没有专业训练或者不尊重行业规范的个人媒体所扰乱。

这些媒体往往风格夸张,不顾事实肆意歪曲,擅长制造噱头、断章取义。比如前阵子「苹果将收购特斯拉」的假新闻,其实只是一个媒体网站做的一个假设,并就此采访了苹果前 CEO 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到了一些不严谨的个人媒体手中,这则消息就变成了「特斯拉真的要被苹果收购了」。

当马斯克提出要建立一个事实核查的网站,与其说是在嘲讽媒体、对抗媒体,不如说是在拯救媒体岌岌可危的公信力,弥合媒体和大众之间的裂缝。如果媒体还想要维持自己的声望,那么重塑公信力就势在必行。正如马斯克在 Twitter 上所说,其他角色或许不需要公信力,但自诩为记者、编辑、出版社的这些角色仍然需要。

让报道者和被报道对象在观点的天平中较量,让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依据双方的事实证据评判,将有可能帮助媒体重塑公信力。加一道第三方事实审核机制,媒体让渡一部分把关权的同时,通过大众评分可以将那些不尊重事实、不尊重行业规范的媒体逐步淘汰,再次将「公信力」赢回来。

还记得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黄色新闻浪潮中扮演「领头羊」的《世界报》吗?它当时的所有者和领导者正是普利策奖的设立者约瑟夫·普利策。普利策一生走过报业最辉煌的时期,也带领过黄色新闻走向最巅峰,但到晚年,他主动关闭了《世界报》,去世后更留下遗愿,创办普利策奖,给行业一个严肃的新闻评判奖项。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年一度的评选显然已不能支撑整个行业的规范。一个常规性、日常性的「事实审查」显得尤为必要,这种事实审查,在部分媒体内部也存在,但这些仅限于媒体内部的事实核查除了增加个别媒体的公信力之外,对整个行业并无太大帮助。

所以,即使马斯克批评的那些媒体并没有错,整个行业也无需对抗马斯克给出的药方——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事实核查网站,因为它正符合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要求。当然,更有公信力的媒体也许会报道出更多马斯克不想让公众知道的问题。如果他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那我们不妨为马斯克破釜沉舟的勇气鼓个掌。

责任编辑:克里斯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顶楼

关注前沿科技,发表最具科技的商业洞见。